[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高强度电磁屏蔽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54378.X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9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闵敏;杨江;宦臣茂;张洪斌;张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联腾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喷涂 改性聚合物溶液 涂刷 导电填料 吸波填料 新能源电动汽车 电磁屏蔽材料 玻璃纤维布 碳纤维布 磁介质 电磁屏蔽效能 聚合物溶液层 力学性能要求 阻抗匹配层 复合改性 三层结构 碳纤维毡 电磁波 次外层 反射层 吸波层 最外层 导电 多层 对称 | ||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高强度电磁屏蔽材料,对称的多层结包括位于最外层的电磁波阻抗匹配层,包括在表面喷涂或涂刷有一层磁介质吸波填料A改性聚合物溶液层的一玻璃纤维布;位于次外层的吸波层,包括在表面喷涂或涂刷有一层磁介质吸波填料A和导电吸波填料B复合改性聚合物溶液层的一玻璃纤维布;位于中间的三层结构的反射层:在一碳纤维布表面喷涂或涂刷有一层导电填料C改性聚合物溶液层的c11层,在一碳纤维毡表面喷涂或涂刷有一层导电填料C改性聚合物溶液层的c12层,在一碳纤维布表面喷涂或涂刷有一层导电填料C改性聚合物溶液层的c13层,c12层位于c11层和c13层之间。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同时满足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和力学性能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屏蔽材料,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高强度电磁屏蔽材料。
背景技术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相比于传统能源汽车,其续驶里程有限,整备质量更大,电磁辐射量更大、工况更复杂,表明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对电磁屏蔽要求更高,对轻量化更迫切。
新能源纯电动车的电池、电机、电控核心系统是电磁屏蔽的重点,针对该“三电”系统电气件外壳,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压铸、模压成型制作,在保证外壳承载受力要求的同时满足电磁屏蔽要求。然而,金属密度大,易腐蚀,易氧化,电绝缘性差,存在反射电磁波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而聚合物基电磁屏蔽材料相比于传统金属材料却能克服以上缺陷,但聚合物基体存在良好的电绝缘性,对电磁屏蔽效能的无限提高存在问题。目前,能提供较好的屏蔽效能且成本较低的方法是涂敷型电磁屏蔽材料,但涂敷层容易与基体材料产生剥落,材料的使用期限较低,二次加工能力较差;也有通过在聚合物基体中填充改性填料,填充型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具有比重轻,耐化学腐蚀,且可根据电磁屏蔽性能要求调节改性填料的添加种类和添加量,但大量的改性填料添加引起的加工困难及多种类填料之间的相容性问题会严重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CN103722832A公开了一种绝缘聚合物基电磁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多次溶液流延制备5-7层结构的绝缘聚合物基电磁屏蔽材料,即先通过流延法制备绝缘层,待半干后在其表面流延吸波层,待吸波层半干后在其表面流延反射层,再用同样的方法在反射层表面流延吸波层,吸波层表面流延绝缘层,不管是吸波层还是反射层均大量添加导电填料,力学性能较弱,且成型时间长,不利于工业化。
同时,该结构最外层为纯树脂层,虽然电绝缘性较好,但存在电磁波从空气进入绝缘层的波阻抗不匹配,电磁波存在泄露引起二次污染,且该材料仅在聚合物基体中添加粉末状导电填料及助剂,为满足电磁屏蔽效能,填料量的增加将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使材料的实际应用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CNCN102514290A公开了一种金属纤维-聚合物复合电磁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上下表面为聚合物层,中间为金属纤维层的3层复合结构,其金属纤维密度大,从而使得材料的比重增加,容易引起金属纤维层剥落,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电磁屏蔽性能。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同时满足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和力学性能要求的材料,可作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高强度电磁屏蔽材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高强度电磁屏蔽材料,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同时满足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和力学性能要求,应用性高,利于工业化。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高强度电磁屏蔽材料,其特征在于,为对称多层结构,包括:
位于最外层的电磁波阻抗匹配层,a1层,包括在表面喷涂或涂刷有一层磁介质吸波填料A改性聚合物溶液层的一玻璃纤维布;
位于次外层的吸波层,b1层,包括在表面喷涂或涂刷有一层磁介质吸波填料A和导电吸波填料B复合改性聚合物溶液层的一玻璃纤维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联腾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联腾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543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电泡棉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无人机管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