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副仪表板骨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84865.0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0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缪林;温艳清;王韬;张浩斌;朱瑞虎;钮俊明;朱春华;孙海谛;徐晓峰;邢哲;陈晓青;夏泼;张佳晨;章恒;迪尼罗;毛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4 | 分类号: | B62D2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王世超;吴晓芬 |
地址: | 中国香港中环***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架本体 汽车副仪表板 本实用新型 中空结构 储物空间 聚丙烯 汽车技术领域 碳纤维材料 轻量化 整车 装配 滥用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副仪表板骨架。为了实现整车轻量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副仪表板骨架包括骨架本体,所述骨架本体至少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为中空结构,在所述骨架本体装配于汽车内后,所述中空结构形成的空间能够作为储物空间。本实用新型在骨架本体第一部分设置的中空结构不仅可以作为储物空间放置各种物品,还能够进一步减轻骨架本体的重量。在一种示例中,骨架本体采用聚丙烯加碳纤维材料制成,既满足了骨架本体的强度和滥用力等要求,同时还减轻了骨架本体的重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副仪表板骨架。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这个时代的趋势也是政策的要求,在汽车工业的设计理念中,尽可能实现整车轻量化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汽车的副仪表板骨架来说,由于其本身较大重量较重,且位置很重要,需要满足强度和滥用力等各种要求。如果选用金属做副仪表板骨架,虽然容易满足强度和滥用力等要求,但是重量过重;如果选用塑料做副仪表板骨架,虽然能够有效减重,但很容易满足不了强度和滥用力等要求。
另外,由于传统燃油车需要布置传动机构,因此留给控制台的空间比较有限。而电动汽车不需要布置传动机构,因此如何依据电动汽车的特征来合理地设计控制台的结构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车内空间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汽车控制台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副仪表板骨架,该汽车副仪表板骨架包括骨架本体,所述骨架本体至少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为中空结构,在所述骨架本体装配于汽车内后,所述中空结构形成的空间能够作为储物空间。
在上述汽车副仪表板骨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的上壁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用于固定安装汽车的仪表板支撑骨架,其中,所述安装位设置为中空结构,以使所述仪表板支撑骨架能够承担所述骨架本体在所述第一部分受到的部分作用力。
在上述汽车副仪表板骨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骨架本体还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存储空间,在所述骨架本体装配于汽车内后,所述存储空间能作为存储箱使用。
在上述汽车副仪表板骨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的下侧壁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用于加强所述第二部分下部的硬度。
在上述汽车副仪表板骨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的上侧壁设置有弱化槽,所述弱化槽在受到乘客的撞击作用后会产生溃缩以保护乘客。
在上述汽车副仪表板骨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骨架本体采用聚丙烯加碳纤维材料制成。
在上述汽车副仪表板骨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加碳纤维材料具体为:聚丙烯+20%碳纤维,其中所述碳纤维占整体重量的20%。
在上述汽车副仪表板骨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骨架本体一体成型。
在上述汽车副仪表板骨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汽车副仪表板骨架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骨架本体的后底座,所述后底座设置为封闭式框架结构。
在上述汽车副仪表板骨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副仪表板骨架用于电动汽车,并且所述骨架本体的尺寸满足:长度大于等于1200mm;宽度大于等于300mm;高度大于等于60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汽车副仪表板骨架本体采用聚丙烯+20%碳纤维材料制成,既满足了骨架本体的强度和滥用力等要求,同时还减轻了骨架本体的重量。由于电动汽车不需要传动机构,因此可以在骨架本体上设置较大的中空结构,不仅进一步减轻了骨架本体的重量,还为车主和乘客提供了存放男包、女包的空间。另外骨架本体第一部分的上壁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汽车仪表板支撑骨架的安装位,用于分担作用于骨架本体上的作用力,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骨架本体的牢固性。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骨架本体采用一体成型工艺,省去了传统控制连接结构,再次减轻了骨架本体的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848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