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刹车片成型专用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15670.8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05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陈长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凌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32 | 分类号: | B30B15/32;B30B1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吴阳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襄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刹车片 成型 直线行走机构 专用机器人 托盘 出料 卡爪 两级伸缩结构 本实用新型 方便操作 工作效率 节省空间 上下移动 伸缩机构 物料搬运 卸料工位 专用机器 活动座 内旋转 工位 卸料 转盘 机器人 对准 电机 抽出 环节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刹车片成型专用机器人,设置第一直线行走机构,方便机器人在压制成型卸料工位和下一环节工位之间来回行走,提高物料搬运效率;设置伸缩机构和卡爪,方便抽出出料托盘和卸料,采用两级伸缩结构,更加节省空间,节省成本;设置转盘、第一电机、两第二直线行走机构、活动座,方便操作卡爪在水平面内旋转并上下移动,对准出料托盘;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片成型专用机器人成本较低,可大幅度提高刹车片成型工作效率,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刹车片制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刹车片成型专用机器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刹车片,一般采用热压成型机压制成型,其工作方式为:刹车片原料粉料填充在压制模具内,再对其加压成型,压制模具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和出料托盘,通过抽出出料托盘,成型后的刹车片经出料口取出卸料。
现代化生产线一般采用流水线作业,现有的刹车片产线在压制成型环节,一般采用人工卸料的方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出料托盘与刹车片较为笨重,人工抽出出料托盘非常费力,效率较低;(2)人力作业方式与热压成型机效率不一致,导致停机等待时间较长;(3)人工卸料后到下一个加工环节,物料需要经过搬运,不便于自动化作业,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节省人力、高效的刹车片成型专用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刹车片成型专用机器人,其包括底座、第一直线行走机构、转盘、第一电机、两第二直线行走机构、活动座、伸缩机构和卡爪,第一直线行走机构水平设置并与底座滑动连接,转盘设置于底座上并与之可转动连接,第一电机与转盘同轴连接,两第二直线行走机构垂直设置于转盘上并与活动座滑动连接,伸缩机构分别与活动座和卡爪固定。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线行走机构包括作业平台和两第一滑轨,底座底部设置有两第一滑块,两第一滑轨水平平行设置于作业平台上,两第一滑块嵌套在两第一滑轨上。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第一箱体,第一箱体与转盘轴承连接,第一电机固定设置于第一箱体内并与转盘轴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二直线行走机构包括龙门架、第二滑轨、第一丝杆和第二电机,龙门架固定设置于转盘表面且其内侧相对平行设置有第二滑轨,活动座包括第二箱体和两第二滑块,两第二滑块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二箱体两侧面上,两第二滑块分别嵌套在第二滑轨上,第二电机固定于龙门架顶部并与第一丝杆同轴固定,第一丝杆与龙门架顶部螺纹连接并与第二箱体顶板轴承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三箱体、两第三滑块、两第三滑轨、第二丝杆和第三电机,第三箱体嵌套设置于第二箱体内,第二箱体侧面设置有开口,第三电机固定设置于第二箱体正对开口的侧板上并与第二丝杆同轴固定,两第三滑块和两第三滑轨相互嵌套并分别水平固定在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上,第二丝杆与第三箱体螺纹连接。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还包括第四箱体、两第四滑块、两第四滑轨、第三丝杆和第四电机,第四箱体嵌套设置于第三箱体内,第第三箱体侧面设置有开口,第三箱体侧面固定卡爪,第四电机固定设置于第三箱体上并与第三丝杆同轴固定,两第四滑块和两第四滑轨相互嵌套并分别水平固定在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上,第三丝杆与第四箱体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片成型专用机器人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第一直线行走机构,方便机器人在压制成型卸料工位和下一环节工位之间来回行走,提高物料搬运效率;
(2)设置伸缩机构和卡爪,方便抽出出料托盘和卸料,采用两级伸缩结构,更加节省空间,节省成本;
(3)设置转盘、第一电机、两第二直线行走机构、活动座,方便操作卡爪在水平面内旋转并上下移动,对准出料托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凌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襄阳凌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156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