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管倒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0650.X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04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吴译;韦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9/00 | 分类号: | B23D7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528315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气缸装置 倒角 倒角装置 倒角刀 动力轴 稳定轴 本实用新型 第一端 驱动 技术缺陷 夹紧装置 汽车设备 生产能耗 生产效率 有效解决 质量差 夹紧 噪音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管倒角装置。本导管倒角装置通过气缸装置驱动倒角刀进行倒角运动,夹紧装置夹紧导管的第二端,使得倒角刀作用到导管的第一端从而进行倒角,在驱动过程中在气缸装置的动力轴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设有第一辅助稳定轴和第二辅助稳定轴,通过在气缸装置的动力轴的两侧设有辅助稳定轴,使得气缸装置的动力轴驱动倒角刀向导管的第一端进行倒角。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目前人工倒角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生产能耗高,生产噪音大的技术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管倒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电动尾门电杆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逐渐发展为轿车及SUV标配产品,生产工艺的提升,制程改优已成生产车间持续改善项目。现有的对尾门电杆产品多采用人工倒角,人工倒角需要一定的操作熟练性,然而经过人工倒角后,导管产生的角度仍有不均匀,导管外观毛边多,时有倒角偏心的现象,因此,采用人工倒角存在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生产能耗高,生产噪音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管倒角装置,能有效解决目前人工倒角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生产能耗高,生产噪音大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括:机架、安装板、气缸装置、倒角刀、第一辅助稳定轴、第二辅助稳定轴、第一辅助板、第二辅助板和夹紧装置;
所述机架的表面固定设置所述安装板上;
所述安装板的第一端固定设有所述气缸装置;
所述气缸装置的动力轴的第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辅助板;
所述气缸装置的动力轴的第二端设有所述第二辅助板;
所述气缸装置的动力轴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辅助板和所述第二辅助板与所述倒角刀连接,使得所述气缸装置的动力轴驱动所述倒角刀做倒角运动;
所述气缸装置的动力轴的第一侧设有所述第一辅助稳定轴,所述第一辅助稳定轴的第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辅助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一辅助稳定轴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辅助板的第一侧;
所述气缸装置的动力轴的第二侧设有所述第二辅助稳定轴,所述第二辅助稳定轴的第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辅助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一辅助稳定轴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辅助板的第二侧;
所述机架的表面设置所述夹紧装置,使得所述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第二端,所述夹紧装置的第一侧夹紧导管的第二端,使得所述倒角刀作用在所述导管的第一端。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辅助稳定轴套和第二辅助稳定轴套;
所述第一辅助稳定轴套套接所述第一辅助稳定轴以设置在所述气缸装置的动力轴的第一侧;
所述第二辅助稳定轴套套接所述第二辅助稳定轴以设置在所述气缸装置的动力轴的第二侧。
作为优选,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合紧机构;
所述支撑架的表面设置所述合紧机构;
所述合紧机构包括气缸、第一合紧臂和第二合紧臂;
所述第二合紧臂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表面;
所述第一合紧臂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气缸驱动第一合紧臂向所述第二合紧臂方向做合紧运功,使得所述第一合紧臂和所述第二合紧臂固定所述导管的第二端。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的表面还设有滑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还设有滑块;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机架的表面的滑轨上,使得所述支撑架在所述机架的表面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还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与所述导管的第三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06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倒角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便携式数控切割机的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