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3360.0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4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若雅;汪琼;祝庆;陈柏君;陈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0 | 分类号: | H01L33/40;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景怀宇;李双皓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层 活性层 发光二极管 层状薄膜 石墨烯 衬底 复合导电层 纳米线 间隔设置 申请 | ||
1.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100)包括:
衬底(10);
第一半导体层(20),设置于所述衬底(10)表面;
活性层(30),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20)远离所述衬底(10)的表面;
第二半导体层(40),设置于所述活性层(30)远离所述第一半导体层(20)的表面;
复合导电层(50),包括:
石墨烯层状薄膜(51),设置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40)远离所述活性层(30)的表面;
多个Zn-Sn-O纳米线(52)间隔设置于所述石墨烯层状薄膜(51)远离所述第二半导体层(40)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极(60),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20)电连接;
第二电极(70),设置于所述石墨烯层状薄膜(51)远离所述第二半导体层(40)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Zn-Sn-O纳米线(52)的直径为10nm-15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Zn-Sn-O纳米线(52)的厚度为30nm-50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层状薄膜(51)的厚度为6nm-10n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70)设置于所述石墨烯层状薄膜(51)的中心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10)材料为蓝宝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336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阻LED的芯片外延结构
- 下一篇:具有场板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