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部液冷电池模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46795.7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9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华;陈龙科;王小凤;李泽斌;黄洪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H01M10/658;H01M2/10;H01M2/20;H01M2/2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46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体 单体电池 冷却板 电池模组 导电 本实用新型 壳体装配体 隔热硅胶 盖板 液冷 电池技术领域 最大程度地 插入壳体 出口末端 冷却液 热失控 外包络 流出 爆炸 外部 进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部液冷电池模组装置,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包括:单体电池装配体、壳体装配体、导电装配体、冷却板、盖板、外包隔热硅胶;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插入壳体装配体中,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与所述导电装配体连接,所述导电装配体放在所述冷却板上,冷却液通过泵打入所述冷却板的进口末端,从冷却板的出口末端流出,所述盖板在所示单体电池装配体、壳体装配体、所述导电装配体、所述冷却板的外部,电池模组的外包络用外包隔热硅胶包裹。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能够防止单体电池热失控引起的连锁爆炸,最大程度地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同时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底部液冷电池模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常规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耗迫近顶峰且逐步趋向枯竭,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在当前全球汽车工业面临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下,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推到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在国际上已经达成共识。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趋势看,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动力电池的大型化使得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减小,电池内部热量不易散出,更可能出现内部温度不均、局部温升过高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速电池衰减,缩减电池寿命。传统电池冷却系统主要机构是冷却管,能够达到一定的冷却效果,但是只能部分范围内冷却,易产生电池局部温度过高现象,导致单体电池热失控引起的连锁爆炸。
在电动汽车行业中,尽可能将单体电池安装紧密,以占据最小的空间。这也给出了一个特定类型的单体电池,在一定体积中输出最大能量密度。电池模组重量减轻,即减轻了整车的重量,因此获得了更高的电池包重量能量密度。电池包能量比较高,整车的续航能力越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电池内部温度不均匀,局部温升过高,使得单体电池热失控引起的连锁爆炸。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底部液冷电池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体电池装配体(100)、壳体装配体(200)、导电装配体(300)、冷却板(400);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100)插入壳体装配体(200)中,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100)与所述导电装配体(300)连接,所述导电装配体(300)放在所述冷却板(400)上,冷却液通过泵打入所述冷却板(400)的进口末端(410),从冷却板的出口末端(420)流出。
优选地,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100)包括单体电池(110)、导体(120)、导热硅胶(130),所述导体(120)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单体电池(110)的负极或底部,所述导体(120)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单体电池(110)的正极上部,并用所述导热硅胶(130)缠绕所述单体电池(110)和所述导体(120)的外部,形成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100)。
优选地,所述导电装配体(300)包括正极导电板(310)、焊丝(320)、负极导电板(350)、硅胶板(340),所述正极导电板(310)通过所述焊丝(320)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单体电池(110)的正极,在所述正极导电板(310)上安装所述硅胶板(340),所述负极导电板(350)连接多个所述导体(120),形成所述导电装配体(300)。
优选地,所述壳体装配体(200)包括支撑筒(210)、边框(220)、垫板(230),通过所述支撑筒(210)按一规定的排布与所述边框(220)和所述垫板(230)用钎焊焊接形成所述壳体装配体(200),所述单体电池装配体(100)插入所述支撑筒(21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467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动力电池模组
- 下一篇:电池组件、电池散热系统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