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合动力洒水车及其新能源底盘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69729.1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16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应显丽;冉晨;艾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渝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辅助动力系统 洒水车 底盘冷却系统 主动力系统 混合动力 散热 新能源 热交换系统 水泵电机 驱动电机控制器 发电机控制器 混合动力汽车 本实用新型 驱动电机组 安全隐患 动力系统 燃料加热 使用寿命 控制器 有效地 发电机 发动机 零部件 | ||
1.一种混合动力洒水车新能源底盘冷却系统,包括车架(6),所述车架(6)上设置有主动力系统和辅助动力系统,所述主动力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6)上的发动机(11)和燃料加热罐(12),所述辅助动力系统包括均设置在所述车架(6)上的发电机(21)、发电机控制器(22)、驱动电机组(23)、驱动电机控制器(24)、水泵电机(25)和水泵电机控制器(26),其特征是:
所述车架(6)上还设置有用于给所述主动力系统散热的第一热交换系统以及用于给所述辅助动力系统散热的第二热交换系统;
所述第一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散热器(3),所述发动机(11)包括入液口(111)、泵液口(112)、回液口(113)和出液口(114);
所述第一散热器(3)的冷却液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动机(11)的入液口(111)通过液管(4)连通,所述发动机(11)的泵液口(112)与燃料加热罐(12)的输入端通过液管(4)连通,所述燃料加热罐(12)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动机(11)的回液口(113)通过液管(4)连通,所述发动机(11)的出液口(114)与所述第一散热器(3)的冷却液的输入端通过液管(4)连通,整体形成第一热交换系统的冷却液的循环回路;
所述第二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二散热器(51)和水泵(52),所述第二散热器(51)的冷却液的输出端与所述水泵(52)的输入端通过液管(4)连通,所述水泵(52)的输出端通过液管(4)分流形成三条热交换支路,三条所述热交换支路最终再通过液管(4)汇流并与所述第二散热器(51)的冷却液的输入端连通,整体形成第二热交换系统的冷却液的循环回路;
三条所述热交换支路中:第一条热交换支路从水泵(52)的输出端依次流经发电机控制器(22)和发电机(21),最终回流至第二散热器(51)的输入端;第二条热交换支路从水泵(52)的输出端依次流经驱动电机控制器(24)和驱动电机组(23),最终回流至第二散热器(51)的输入端;第三条热交换支路从水泵(52)的输出端依次流经水泵电机控制器(26)和水泵电机(25),最终回流至第二散热器(51)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洒水车新能源底盘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交换系统还包括冷却液补偿罐(53),所述第二散热器(51)设置有补液口(511),所述补液口(511)与所述冷却液补偿罐(53)的输入端通过液管(4)连通,所述冷却液补偿罐(53)的输出端通过液管(4)也与所述水泵(52)的输入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洒水车新能源底盘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组(23)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31)和第二驱动电机(23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31)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26)的输出端通过液管(4)连通,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3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32)的输入端通过液管(4)连通,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3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散热器(51)的输入端连通。
4.一种混合动力洒水车,其特征是:包括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洒水车新能源底盘冷却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6972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