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共享栅极的像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1993.7 | 申请日: | 201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26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哲耀;周凯茹;江宜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侯奇慧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控制开关 外部电压 像素 选择性接收 传输 本实用新型 电性连接 像素结构 放电 压降 高分辨率 像素空间 共享 可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共享栅极的像素结构,包含的第一像素具有第一控制开关及主控制开关,第一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主控制开关,通过主控制开关选择性接收外部电压,主控制开关再将外部电压传输至第一控制开关,再通过第一控制开关选择性接收外部电压,避免传输至第一像素进行充、放电的外部电压产生压降,第二像素具有第二控制开关,通过第二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主控制开关,以选择性接收主控制开关所传输的外部电压,避免传输至第二像素进行充、放电的外部电压产生压降,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像素面积小且高分辨率的面板,不会因为像素空间不足而无法画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面板中的像素结构设计,特别是一种具有共享栅极的像素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提升,现今液晶显示面板普遍被使用在几乎人手一机的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在这些消费性电子产品中,使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液晶显示器更是被广泛应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包含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彩色滤光基板及液晶层,在薄膜晶体管基板上具有多个阵列排列的薄膜晶体管及其对应配置的像素(Pixel)电极。
请参照图1,现有的像素10利用一信号端D传送频率信号,并通过薄膜晶体管14的开关控制液晶电容C1及储存电容C2进行充电、放电的动作。薄膜晶体管14的开启或关闭来自栅极G1接收外部栅极驱动电路的栅极信号GS,利用栅极信号GS以供给栅极G1正电及负电的方式,以使薄膜晶体管14产生开启或关闭的动作,并对液晶电容C1及储存电容C2进行充电、放电,液晶电容C1及储存电容C2的电压会影响液晶电压,意即控制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程度。
承接上段,此一薄膜晶体管14在开关时,容易产生漏电现象,导致液晶电容C1及储存电容C2的电压下降,进而影响液晶的光学特性。例如,一般充、放电时间以60Hz(1/60秒)计算,时间较短,比较不容易发现漏电现象,漏电现象较为不明显,但以低频的频率信号,如1Hz进行充、放电时,会因为薄膜晶体管14的开关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漏电现象,从而导致液晶电容C1及储存电容C2的电压下降,更进一步地影响了液晶显示器的光学特性。
接着,请参照另一现有的双薄膜晶体管结构,如图2所示,为了解决此一漏电的现象,在每一像素10、22中增加了一个薄膜晶体管20,并利用其中连接的共享栅极信号GC,以控制薄膜晶体管20的开关,进一步防止像素10及像素22各自的液晶电容C1及储存电容C2产生漏电现象。可是,此一双薄膜晶体管预防漏电的方式,在低分辨率及此两个像素10、22 像素组合面积大时,不会产生尺寸不合的问题,但在高分辨率、像素面积小时,容易因为像素10、22多一个薄膜晶体管,导致面积太大而无法设计,且此一问题在非晶硅(a-Si)制程更为严重。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像素结构漏电与结构设计的面积问题,特别提出了一种具有共享栅极的像素结构,以避免漏电以及可用在像素面积小的结构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共享栅极的像素结构,利用翻转像素,将翻转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结构呈现轴对称,进而改变薄膜晶体管开关顺序的方式,使其中一个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可以共享,以减少新增加的薄膜晶体管,更避免占用在像素中的空间,进一步可以用在高分辨率、像素面积小的结构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共享栅极的像素结构,可为多像素成一组共享一栅极,无论是哪一个像素中,皆可具有双栅极的功效,用于防止双薄膜晶体管在开关时会对液晶电容及储存电容产生漏电,更进一步地稳定液晶显示器的光学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19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