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动态温度补偿的控温发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23803.3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32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强;宗绪岩;黄治国;邓杰;卫春会;车露萍;李媛媛;潘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4;C12M1/16;C12M1/02;C12M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43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调节箱 发酵槽 不锈钢 温度传感器 温度补偿 发酵装置 介质入口 控温发酵 温控系统 中央处理器信号 底板 介质温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 中央处理器 凹槽内壁 不锈钢盖 发酵物料 固态发酵 环形水槽 介质出口 介质通道 外壁顶部 侧壁 紧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温度补偿的控温发酵装置,装置包括不锈钢发酵槽和温控系统;不锈钢发酵槽外壁顶部设置有环形水槽,其中扣装有不锈钢盖;温控系统包括温度调节箱、若干温度传感器和中央处理器;温度调节箱的截面呈“凹”形,其内部为介质通道,两侧分别设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介质入口与介质温度调节部件相连接;温度传感器分别位于不锈钢发酵槽的中央、底板的中部以及侧壁的上部和下部;温度传感器与中央处理器信号连接;不锈钢发酵槽位于温度调节箱的凹槽内,且其外壁紧贴温度调节箱的凹槽内壁。该装置主要用于固态发酵。采用该结构的发酵装置,可以达到根据发酵物料中心温度对发酵装置进行动态温度补偿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动态温度补偿的控温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控温发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恒定温度控温发酵;一种按照既定的升温曲线进行控温发酵。
恒定温度控温发酵,即当物料中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进行加热升温;当物料中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进行冷却降温;该发酵容器可以保持发酵容器内的温度稳定。适合于纯种发酵,不适用于多菌协同发酵。多菌协同发酵往往涉及到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演替,发酵过程伴随着温度的变化。
按照既定的升温曲线进行控温发酵,该发酵方式为恒温发酵的升级版,可以按照既定的温度曲线进行控温发酵。当物料中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进行加热升温;当物料中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进行冷却降温;发酵过程有温度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基于设定值。不是微生物自身产热而导致温度上升的真实反应。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动态温度补偿的控温发酵装置,以达到根据发酵物料中心温度对发酵装置进行动态温度补偿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动态温度补偿的控温发酵装置,包括不锈钢发酵槽和温控系统;不锈钢发酵槽顶部设置有不锈钢盖,绕不锈钢发酵槽外壁顶部一周设置有环形水槽,不锈钢盖的边缘与注满水的环形水槽密封配合;温控系统包括温度调节箱、若干温度传感器和中央处理器;温度调节箱的截面呈“凹”形,其内部为供温度交换介质流通的介质通道,两侧分别设置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介质入口与介质温度调节部件相连接;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不锈钢发酵槽内部,分别位于不锈钢发酵槽的中央、底板的中部以及侧壁的上部和下部;温度传感器与中央处理器信号连接;不锈钢发酵槽位于温度调节箱的凹槽内,且不锈钢发酵槽的外壁紧贴温度调节箱的凹槽内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介质温度调节部件包括介质舱,介质舱两端分别设置有入口和出口,出口处设置有程控阀门一,并与介质入口相连接;程控阀门一的上游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程控阀门一与中央处理器信号连接;介质舱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电加热丝的工作状态受遥控开关控制,遥控开关与中央处理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位于不锈钢发酵槽中央的温度传感器用撑杆支撑,撑杆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不锈钢发酵槽底部中央,其长度为不锈钢发酵槽深度的一半,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撑杆顶部;位于不锈钢发酵槽底板中部以及侧壁上部和下部的温度传感器通过螺钉与不锈钢发酵槽固定连接。
进一步,温度传感器为无线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WIFI、433总线或Zigbee通讯制式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介质入口位于温度调节箱的下端,介质出口位于温度调节箱的上端,且介质出口处设置有程控阀门二,并通过管件与介质温度调节部件相连接。
进一步,不锈钢盖底部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温度交换介质为导热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理工学院,未经四川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238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