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箱壳体和机箱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30593.0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0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健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G06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戈丰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机箱组件 后腔室 机箱壳体 后插板 前插板 箱壳体 腔室 种机 连通 本实用新型 散热效率 风扇 散热 拔出 插拔 风道 机箱 空腔 外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箱壳体和机箱组件,涉及机箱技术领域。机箱壳体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一隔板与外壳围成风道,第二隔板连接在第一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并将第一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的空腔划分为前插板腔室和后腔室,风道与后腔室连通,前插板腔室与后腔室连通。机箱壳体和机箱组件能够使后插板外置,插拔后插板无需拔出风扇,且散热形式简单,散热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箱壳体和机箱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正交系统通信设备中,机箱的风道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冷风从前插板进入,经过后插板(网板),最后由风扇抽出。这样,前插板的散热风道与后插板的散热风道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前插板与后插板没有被单独冷却,而是由冷风先冷却前插板再冷却后插板,导致后插板冷却效果较差,系统稳定性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机箱壳体和机箱组件,其能够使前插板与后插板的冷却风道相互独立,前插板与后插板的冷却效率较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机箱壳体,所述机箱壳体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外壳围成风道,所述第二隔板连接在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之间、并将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之间的空腔划分为前插板腔室和后腔室,所述风道与所述后腔室连通,所述前插板腔室与所述后腔室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机箱壳体还包括多个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后腔室内,将所述后腔室划分为多个后插板腔室和两个风扇腔室,多个所述后插板腔室位于两个所述风扇腔室之间,每个所述第四隔板上开设有贯穿孔,以使多个所述后插板腔室与所述风扇腔室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隔板上对应所述后腔室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使所述风道与所述后腔室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隔板上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使所述前插板腔室与所述后腔室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顶壁间隔平行设置,形成所述风道;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底壁间隔平行设置,形成电源腔室;所述第二隔板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顶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第二隔板上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隔板上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机箱组件,机箱组件包括前插板、后插板、风扇以及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的机箱壳体,所述前插板并排插装于所述前插板腔室,所述风扇插装于所述后腔室的相对两侧,所述后插板并排插装于所述后腔室、且位于两侧的所述风扇之间。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机箱壳体还包括多个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后腔室内,将所述后腔室划分为多个后插板腔室和两个风扇腔室,所述后插板插装于所述后插板腔室,所述风扇插装于所述风扇腔室,所述后插板腔室位于两个所述风扇腔室之间,每个所述第四隔板上开设有贯穿孔,以使所述后插板腔室与所述风扇腔室连通。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实用新型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隔板上对应所述后插板腔室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使所述风道与所述后插板腔室连通,所述后插板上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后插板上靠近相邻两个所述后插板的两侧上均开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与所述第二透气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30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加固计算机的模块化拼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数据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