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缆索攀爬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34174.4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59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郑振粮;丁宁;周智慧;高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主分类号: | B62D57/024 | 分类号: | B62D57/0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袁文英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攀爬结构 齿轮组 第一链 攀爬机器人 连接组件 驱动结构 缆索 动力源组件 链带组件 啮合传动 带组件 链带 方向相反 负载能力 机构关节 桥梁缆索 条件约束 相对设置 地连接 可滑移 攀爬 | ||
1.一种缆索攀爬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攀爬结构(101)和第二攀爬结构(102),所述第一攀爬结构(101)与第二攀爬结构(10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攀爬结构(101)和所述第二攀爬结构(102)均包括抱紧机构(10),所述抱紧机构(10)用于抱紧缆索,且所述第一攀爬结构(101)上的抱紧机构(10)与所述第二攀爬结构(102)上的抱紧机构(10)交替抱紧所述缆索;
驱动结构(20),所述驱动结构(20)安装在所述第一攀爬结构(101)与第二攀爬结构(102)之间,所述驱动结构(20)包括连接组件(21)、动力源组件(22)、第一链带组件(23)和第二链带组件(24),所述连接组件(21)分别与所述第一攀爬结构(101)、所述第二攀爬结构(102)可滑移地连接,所述动力源组件(22)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21)上,所述动力源组件(22)同时驱动所述第一链带组件(23)、所述第二链带组件(24),所述第一链带组件(23)包括第一链带(231)和第一齿轮组(232),所述第一链带(23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攀爬结构(101)的两端,所述第一齿轮组(232)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21)上,所述第一齿轮组(232)与所述第一链带(231)啮合连接,所述动力源组件(22)与所述第一齿轮组(232)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链带组件(24)包括第二链带(241)和第二齿轮组(242),所述第二链带(24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攀爬结构(102)的两端,所述第二齿轮组(242)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21)上,所述第二齿轮组(242)与所述第二链带(241)啮合连接,所述动力源组件(22)与所述第二齿轮组(242)驱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齿轮组(232)和所述第一链带(231)的啮合传动方向与所述第二齿轮组(242)和所述第二链带(241)的啮合传动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索攀爬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组(232)包括第一动力齿轮轴(2321),所述第一链带(231)搭绕在所述第一动力齿轮轴(2321)的轮齿上;
所述第二齿轮组(242)包括第二动力齿轮轴(2421)和至少一个换向齿轮(2422),所述第二链带(241)搭绕于所述换向齿轮(2422)之后绕设于所述第二动力齿轮轴(2421)的轮齿上;
所述动力源组件(22)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动力齿轮轴(2321)与所述第二动力齿轮轴(2421)同方向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索攀爬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组(232)还包括两个第一张紧齿轮(2322),两个所述第一张紧齿轮(232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力齿轮轴(2321)的两侧,所述第一动力齿轮轴(2321)位于所述第一链带(231)的第一侧,两个所述第一张紧齿轮(2322)位于所述第一链带(231)的第二侧;
所述第二齿轮组(242)还包括两个第二张紧齿轮(2423),两个所述第二张紧齿轮(242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动力齿轮轴(2421)的两侧,所述第二动力齿轮轴(2421)、两个所述第二张紧齿轮(2423)均位于所述第二链带(241)的第一侧,所述换向齿轮(2422)位于所述第二链带(241)的第二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缆索攀爬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齿轮(24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换向齿轮(2422)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动力齿轮轴(2421)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动力齿轮轴(2421)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张紧齿轮(2423)之间设置一个所述换向齿轮(2422)。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缆索攀爬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索攀爬机器人还包括控制器,且所述驱动结构(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结构(20)相对设置,所述控制器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驱动结构(20)的所述连接组件(21)上,所述控制器与两个所述驱动结构(20)的所述动力源组件(22)均电连接以控制两个所述动力源组件(22)同步输出驱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3417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