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线框架和半导体封装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39683.6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7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吴利娥;敖日格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阙龙燕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芯片焊接部 引线框架 半导体封装器件 引线单元 管脚 本实用新型 边框 厚度增加 相对设置 有效抑制 加厚 抖动 下沉 承载 芯片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引线框架和半导体封装器件,所述引线框架包括至少一引线单元,该引线单元包括边框、用于承载芯片的第一芯片焊接部、第二芯片焊接部和管脚,第一芯片焊接部和第二芯片焊接部相对设置,且第二芯片焊接部相对于第一芯片焊接部下沉预定高度,第二芯片焊接部的厚度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焊接部与所述管脚的连接部的厚度均加厚至0.49~0.51mm。该半导体封装器件包括上述引线框架的引线单元。由于第二芯片焊接部和连接部的厚度增加了,使得第二芯片焊接部具有更佳的稳定性,能有效抑制第二芯片焊接部发生抖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封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引线框架和半导体封装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产品如洗衣机、空调、压缩机等要求智能化,从而实现物联网“万物互连”的目的。随着人们对产品需求的日益提高,在要求产品智能化的同时,还要求产品小型化,轻薄化。相应地,为实现产品的小型化、轻薄化,这些产品内部的零部件必须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因此,对于控制这些智能化产品的功率芯片也要求具有较高的集成度。为满足高集成度的需求,目前较多的半导体封装器件除了集成有功率芯片外,还同时集成有驱动芯片。因此,用于封装该半导体封装器件的引线框架的各引线单元通常集成有多个芯片,相应的,各引线单元包括用于承载功率芯片的功率芯片焊接部和用于承载驱动芯片的驱动芯片焊接部。由于功率芯片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因此,功率芯片焊接部会相对驱动芯片焊接部下沉,使得功率芯片焊接部相对于驱动芯片焊接部更加贴近注塑后形成的塑封体下表面,以加速散热。但由于功率芯片焊接部和驱动芯片焊接部是断开的(不允许连接在一起,防止两者导通),功率芯片焊接部容易产生抖动,且功率芯片焊接部下沉后与驱动芯片焊接部间隔一定的高度,导致连接功率芯片和驱动芯片的焊线在注塑时容易发生断裂和损伤。同时在进行焊线焊接时,功率芯片焊接部发生抖动还会增加焊线焊接的难度。为了防止功率芯片焊接部产生抖动,通常采用专用的可移动顶针压制功率芯片焊接部,然而此种方式工艺较复杂,并且需采用专用设备压制,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注塑时功率芯片焊接部容易产生抖动而传统通过可移动顶针压制功率芯片焊接部的方式存在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线框架。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半导体封装器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线框架,包括至少一引线单元,所述引线单元包括边框、用于承载芯片的第一芯片焊接部、第二芯片焊接部和管脚;
所述第一芯片焊接部和所述第二芯片焊接部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芯片焊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芯片焊接部下沉预定高度,所述第二芯片焊接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焊接部与所述管脚的连接部的厚度加厚至0.49~0.51mm。
进一步,所述第二芯片焊接部与所述边框之间设置有加强所述第二芯片焊接部的稳定性的连接线。
进一步,所述第二芯片焊接部下沉的预定高度为0.19~0.21mm;
整个所述引线框架的厚度加厚至0.49~0.51mm。
进一步,所述第一芯片焊接部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芯片焊接部沿所述引线单元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引线单元包括一条沿所述引线单元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连接线,所述横向连接线与多个所述第一芯片焊接部上的芯片连接,以向多个所述芯片输入同样的电信号,所述横向连接线向外延伸形成有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外管脚。
进一步,所述引线单元为多个,所述多个引线单元分成两排多列,同一排的引线单元沿所述引线框架的长度方向排列,同一列引线单元沿宽度方向排列,所述引线框架的一列引线单元的列纵向中心线和横向中心线相交形成列中心点,同一列的两所述引线单元相对于所述列中心点中心对称。
进一步,同一列的两引线单元的注胶通道位于所述列纵向中心线的不同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396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芯片再布线封装结构
- 下一篇:电子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