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翼子板安装支架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50981.5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8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熊佳俊;邬云峰;何伟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翼子板 固定板 支架 翼子板安装支架 承载板 调节板 本实用新型 挡板 位置调节 翻边 前后方向 倾斜连接 上下方向 支架连接 装配位置 卡接板 侧壁 校正 汽车 零部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及汽车,翼子板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调节支架和第二调节支架,第一调节支架包括固定板和调节板,固定板与第二调节支架连接,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第一调节孔,调节板与汽车翼子板连接,调节板上设有多个第二调节孔,第二调支架包括承载板和卡接板,承载板上设有多个第三调节孔,承载板的侧壁上设有翻边挡板,翻边挡板朝向固定板倾斜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第二调节孔的安装位置,以控制汽车翼子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的调节,通过调节第一调节孔和第三调节孔的装配位置,以控制汽车翼子板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调节,提高了汽车翼子板位置调节范围,方便了对汽车翼子板的校正,降低了汽车翼子板与各零部件之间的缝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白车身制造质量是汽车外观质量的载体,直接影响整车外观和整体性能,进而影响客户满意度和整车品牌形象。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最终要谋取发展,提高汽车白车身制造质量是关键所在,而其中白车身结构的设计及优化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方式之一,此方式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及精度质量控制策略来提升车身制造精度,从而提高汽车市场的竞争力。汽车翼子板为白车身外观零件,与发动机舱盖,侧围,前门,大灯及前保等都有装配关系,其间隙阶差的控制良好与否,直接影响整车外观品质,且一直以来都受到行业内外的高度重视,因此,翼子板安装支架孕育而生。
现有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上的插接板,本体用于翼子板安装支架与汽车翼子板之间的连接固定,插接板通过采用卡接的方式以降低汽车翼子板与车架上各零部件之间的缝隙,但现有的翼子板安装支架使用过程中,由于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汽车翼子板与车架上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导致汽车翼子板位置调节范围小,不利于汽车翼子板的位置校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汽车翼子板位置调节范围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及汽车。
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调节支架和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支架上的第二调节支架,所述第一调节支架包括固定板和设于所述固定板两端的调节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调节支架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用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调节支架之间的位置调节,所述调节板与汽车翼子板连接,所述调节板上设有多个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用于所述调节板与所述汽车翼子板之间的位置调节,所述第二调支架包括承载板和与所述承载板侧壁连接的卡接板,所述承载板上设有多个第三调节孔,所述第三调节孔用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位置调节,所述承载板的侧壁上设有翻边挡板,所述翻边挡板朝向所述固定板倾斜连接,所述翻边挡板用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移动限位。
上述翼子板安装支架,通过所述第二调节孔的设计,有效的方便了对所述第一调节支架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位置调节,当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与所述汽车翼子板完成装配时,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调节孔的安装位置,以对应控制所述汽车翼子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调节,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三调节孔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所述第一调节支架和所述第二调节支架结构的稳定性,且当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与所述汽车翼子板完成装配时,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三调节孔的装配位置,以对应控制所述汽车翼子板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调节,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汽车翼子板位置调节范围,方便了对所述汽车翼子板的位置校正,降低了所述汽车翼子板与车架上各零部件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支架背向所述第一调节支架的一侧设有焊接板,所述焊接板采用L形结构,所述焊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支架连接,另一端背向所述第二调节支架垂直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采用L形结构,且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固定板垂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调节板之间设有凹陷槽,所述凹陷槽朝向所述调节板凹陷,所述凹陷槽用于降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调节板之间的连接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509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