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却式汽车轮毂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57574.7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6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百龙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7/00 | 分类号: | B60B27/00;B60B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53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辋 内循环通道 外循环通道 连接通道 通风洞口 轮毂体 轮辐 轮毂 连通 本实用新型 汽车轮毂 自冷却式 加强筋 流水孔 内圈 体内 贴合设置 冷却液 内固定 自冷却 轮胎 置换 传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冷却式汽车轮毂,包括轮辋和轮毂体,轮辋的内圈通过轮辐与轮毂体固定连接,轮辐的外圈设有外循环通道,且外循环通道,与轮辋的内圈相贴合设置,轮辐内设有连接通道,外循环通道与连接通道连通,连接通道与第三流水孔连通,轮毂体内固定设有内循环通道,第三流水孔与内循环通道连通,内循环通道内固定设有加强筋,两个加强筋之间设有通风洞口。本实用新型通过轮辋内设有的外循环通道和轮毂体内设有的内循环通道,当轮胎进行运动时,通道内的冷却液通过连接通道实现循环,将温度过渡到通风洞口,风会通过通风洞口将传递到通风洞口内的温度置换出去,从而对轮辋和轮毂体进行降温,进而实现轮毂的自冷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具体为一种自冷却式汽车轮毂。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广泛普及,许多家庭都拥有了汽车,而对于汽车行驶的关键在于汽车的车轮,汽车车轮承载着行驶、转向、制动等多项功能,而车轮中最重要的属轮毂,轮毂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而对于轮毂在轮胎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对于轮毂的保护也尤为重要,由于转动和制动时会产生热量,而这些热量对于轮毂的影响很大,现有的汽车轮毂散热能力较差以及不能实现自冷却,现有的汽车轮毂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自冷却式汽车轮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汽车轮毂散热能力较差以及不能实现自冷却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冷却式汽车轮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却式汽车轮毂,包括轮辋和轮毂体,所述轮辋的内圈通过轮辐与轮毂体固定连接,且轮辐有六个,所述轮辐的外圈固定设有外循环通道,且外循环通道与轮辋的内圈相贴合设置,所述外循环通道通过第一流水孔与轮辐穿插连接,所述轮辐内设有连接通道,所述外循环通道与连接通道连通,所述轮毂体上固定设有第三流水孔,且第三流水孔有六个,所述连接通道与第三流水孔连通,所述轮毂体内固定设有内循环通道,所述第三流水孔与内循环通道连通,所述内循环通道内固定设有加强筋,且加强筋有八个,所述加强筋内设有第二流水孔,且第二流水孔有八个,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筋之间设有通风洞口,且通风洞口有八个,所述轮毂体的内圈设置有与车轴相配合的内圈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外循环通道的内侧和内循环通道的外侧平滑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轮辐沿轮毂体表面径向平均分布,且轮辐呈扇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轮毂体的外壁面喷设有防腐蚀油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自冷却式汽车轮毂,通过轮辋内设有的外循环通道,将轮胎摩擦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外循环通道的冷却液中,使得轮辋的温度得到降低,通过轮毂体内设有的内循环通道,将刹车和轴承摩擦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内循环通道的冷却液中,从而降低轮毂的温度,通过轮辐内设有的连接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外循环通道和内循环通道,通过轮胎的运动,实现轮辋内的冷却液自动循环,通过内循环通道内设有的通风洞口,将冷却液中的热量传递到通风洞口中,轮胎运动会使通风洞口中的空气快速置换,使得冷却液中的热量得到降低,从而实现轮毂的自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却式汽车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却式汽车轮毂的轮毂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却式汽车轮毂的轮辐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却式汽车轮毂的加强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辋;2、外循环通道;3、轮辐;4、连接通道;5、轮毂体;6、内循环通道;7、加强筋;8、通风洞口;9、内圈孔;10、第一流水孔;11、第二流水孔;12、第三流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百龙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百龙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575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