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桩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59350.X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7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文 |
主分类号: | F01K27/02 | 分类号: | F01K27/02;F01K21/00;F01K17/02;F01K3/00 |
代理公司: | 广东腾锐律师事务所 44473 | 代理人: | 莫锡斌 |
地址: | 42512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釜 高温压缩空气 汽水热交换器 余热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 锅炉 冷凝水 蒸养池 储存 尾烟 种管 蒸汽 储气罐 废水热交换器 超高温高压 高温储水罐 高温高压 高压釜排 锅炉水箱 节能效果 热交换器 水箱内部 再次加热 汽水 低温水 高温水 空压机 水加热 内桩 加热 废气 废水 场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桩余热回收系统,用于至少有高压釜、锅炉或超高温高压蒸汽的场景,包括用于储存待降温高压釜排出的废水与废气的废汽水热交换器Ⅰ,并且通过所储存热水的热量来加热一高温储水罐内部的水与高温压缩空气;包括与锅炉水箱相接的废水热交换器Ⅱ,采用蒸养池的冷凝水与所述废汽水热交换器Ⅰ的低温水的热量来对水箱内部水加热;包括高温空压机,其产生的高温压缩空气加入高温水后,经过一锅炉尾烟热交换器再次加热升温形成110℃以上的外来蒸汽并且储存在一高温高压储气罐内。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锅炉尾烟、高压釜废汽水、蒸养池冷凝水和待降温高压釜内桩的热量,节能效果较佳;适用于多种场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管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桩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制作预应力管桩时,首先将配比好的混凝土搅拌好后输入管模内,再进行合模、张拉、离心成型,然后放入蒸养池加入蒸汽进行常压蒸养(温度60-85℃,总耗时约6小时左右),常压蒸养完成后,将管模撤掉,把管桩拉进高压釜进行高温高压蒸养(温度175-185℃、压力1.0Mpa左右、总耗时约10小时左右),管桩经高温高压蒸养后即为成品。
管桩车间蒸养池、高压釜的数量是根据该车间的产量来定的,例如:一个年产量150万米的车间,蒸养池10个左右、¢3.2米X26.5米高压釜4个左右。管桩在蒸养池进行常压蒸养或在高压釜进行高温高压蒸养,由于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或压力达数小时,会消耗大量的蒸汽且其大部分变为冷凝水。为保障蒸汽的供给,需安装一台10吨的燃煤锅炉而且两班倒(单班12小时)。
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工序的流程进行分析,由于等待供气的高压釜内是常温的,蒸汽倒入进来后,会有大部分转化为冷凝水,根据实际统计,10公斤压力的待降温高压釜与常压的待升温高压釜之间的压力倒平后约3公斤左右,再将待降温高压釜3公斤左右的蒸汽向蒸养池倒入,最后约1公斤左右时,高压釜与蒸养池之间压力平衡就不能再倒了,只能排到空中,这样蒸汽的回收效率明显降低,待降温高压釜内的管桩的热量也浪费了,在蒸养池、高压釜所排出的冷凝水的热量也浪费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正是在现有公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的验证,对同一技术领域内的产品结构提出进一步研发与设计的技术方案,这些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完全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同一技术领域的众多技术问题的解决以及提高技术方案的可拓展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桩余热回收系统,能够将余热合理、有效地加以引导利用,使其为提升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发挥作用,具有节能环保、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同时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桩余热回收系统,用于预应力管桩制作过程中依次进行的合模、张拉、离心成型之后的工序,包括放入蒸养池加入蒸汽进行常压蒸养,以及常压蒸养完成并撤掉管模之后拉进高压釜进行高温高压蒸养,在蒸养过程中采用锅炉加热提供蒸汽,锅炉水箱的水经过锅炉省煤器预热后进入锅炉,其中的高压釜包括待降温高压釜与待升温高压釜,所述管桩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用于储存所述待降温高压釜排出的废水与废气的废汽水热交换器Ⅰ,并且通过所储存热水的热量来对一高温储水罐内部的水与高温压缩空气进行加热;
与所述锅炉水箱相接的废水热交换器Ⅱ,采用所述蒸养池的冷凝水与所述废汽水热交换器Ⅰ流出的低温水的热量来对所述锅炉水箱内的水加热;
设置于所述待降温高压釜与待升温高压釜之间的锅炉水箱热交换器,使高压斧的余气进入所述锅炉水箱的盘管来加热锅炉水箱内的水。
对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附加结构,还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文,未经陈建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593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以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空气发电机
- 下一篇:一种内燃机配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