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内锥面磨床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35621.5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3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刚;马宪鸿;汪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协志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14 | 分类号: | B24B5/14;B24B41/06;B24B4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藏***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度 进给装置 内锥面 磨床 横向进给装置 砂轮装置 工件孔 上下料 砂轮磨削工件 砂轮 本实用新型 待加工工件 自动上下料 并排设置 二轴联动 技术效果 加工步骤 批量加工 砂轮锥面 一次装夹 有效解决 轴线平行 多工序 切平面 双轴 装夹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内锥面磨床。将第一砂轮装置和第二砂轮装置并排设置在斜度进给装置上,斜度进给装置设置在横向进给装置上,且斜度进给装置的给进轴线与横向进给装置的给进轴线呈夹角,从而使砂轮锥面与待加工工件接触的切平面与斜度进给装置的给进轴线平行,进而使砂轮磨削工件时所走的轨迹比现有的二轴联动时砂轮所走的轨迹更接近直线,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件孔内锥面加工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工件孔内锥面加工精度的技术效果。此外,通过采取自动上下料代替人工装夹,以及采用双轴实现产品一次装夹可完成多工序的加工步骤,节省了上下料的工时,批量加工节省时间为手动上下料的三分之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磨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内锥面磨床。
背景技术
目前的数控内圆磨床或锥面磨床在加工产品内锥面上难度比较大,在对产品进行加工时,经常需要对工件进行内孔锥面加工作业,由于现有的机械加工设备需要对工件进行角度校正,或以数控系统做插补进给,很难保证内孔锥面的精度要求。而且,上料方式为手工上下料,比较繁琐,花费工时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双内锥面磨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孔锥面的精度要求得不到保证和上下料繁琐,花费工时较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内孔锥面的加工精度和节省上下料工时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内锥面磨床,包括:夹紧装置、纵向进给装置、第一砂轮装置、第二砂轮装置、斜度进给装置、横向进给装置、底座、旋转气缸、直角支座、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及联动机构;
所述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纵向进给装置上;
所述斜度进给装置设置在所述横向进给装置上,且所述斜度进给装置的给进轴线与所述横向进给装置的给进轴线呈夹角;
所述第一砂轮装置和所述第二砂轮装置并排设置在所述斜度进给装置上,且所述第一砂轮装置和所述第二砂轮装置均朝向所述夹紧装置的工件夹持部位;
所述旋转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联动机构上;
所述直角支座与所述旋转气缸的旋转端连接;
所述第一夹爪设置在所述直角支座的第一条直角面上;所述第二夹爪设置在所述直角支座的第二条直角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进给装置包括:第一丝杠、第一动力输出设备、第一联轴器、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及第一支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杠的两端;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设备的动力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一丝杠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座上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丝杠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斜度进给装置包括:第二丝杠、第二动力输出设备、第二联轴器、第三轴承座、第四轴承座及第二支座;所述第三轴承座和所述第四轴承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丝杠的两端;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设备的动力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丝杠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座上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丝杆穿过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砂轮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进给装置包括:第三丝杠、第三动力输出设备、第三联轴器、第五轴承座、第六轴承座及第三支座;所述第五轴承座和所述第六轴承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丝杠的两端;所述第三动力输出设备的动力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三联轴器与所述第三丝杠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座上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丝杠穿过所述第三螺纹孔;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三支座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旋转联盘;所述旋转联盘的第一面与所述旋转气缸的旋转端连接,所述旋转联盘的第二面与所述直角支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协志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协志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356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瓶内圆弧缺陷消除装置
- 下一篇:用于磨削阀体内径的辅助定位装置及内圆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