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双燃料混燃节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87115.0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80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路运龙;王文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世路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1/18 | 分类号: | F02M31/18;F02M43/02;F02M4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张晓红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声器 液体蒸发器 喷油嘴 发动机 油泵 节能装置 双燃料 温度传感器 电磁阀 废气腔 醇油 油箱 连通 电磁阀连接 发动机余热 废气排放口 汽车发动机 智能控制器 安装空间 节能环保 配合连接 腔体连通 热效率 出气管 进气管 排气管 喷气嘴 | ||
一种发动机双燃料混燃节能装置,属于汽车发动机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发动机的排气管与液体蒸发器的腔体连通,液体蒸发器安装在消声器内,消声器内设置消声器废气腔体,消声器废气腔体与废气排放口连通,喷油嘴、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液体蒸发器上,喷油嘴连接醇油泵,醇油泵连接电磁阀,电磁阀连接醇油油箱,液体蒸发器的出气管经喷气嘴与发动机的进气管连通,智能控制器与喷油嘴、温度传感器、醇油泵、电磁阀、醇油油箱配合连接。上述一种发动机双燃料混燃节能装置,提高了发动机余热的利用率和热效率,还可以缩小设备的体积和安装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动机双燃料混燃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机动车发动机双燃料节能技术,基本上都是使用把99.9%精甲醇喷射进发动机进气管的方式实现的,例如已经公开的专利号为CN03148288.0的“柴油的机进气喷醇装置及其喷射控制方法”,这个专利技术就是把液体甲醇喷射进入发动机进气管的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节能减排效果,但是还有较大的的不足和局限性。
现有喷射甲醇到发动机进气管的方式,存在有如下缺点和不足:液体甲醇喷射进入进气管,如果温度传感器失效、即便是温度传感器正常的情况下,液体甲醇(的大颗粒)容易冲淡机油或者流入机油池,造成不良后果;液体甲醇是先吸收柴油燃烧的热量而后被点燃,液体甲醇和柴油混合也不均匀,减排效果有限;这一种方式只能使用精甲醇,而不能使用粗甲醇或者杂粗醇、含水粗醇,经济效益有限;这一种方式没有吸收发动机的排气余热,没有化废气排放的热能为有用的热能,发动机的热效率基本上没有得到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发动机双燃料混燃节能装置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发动机余热的利用率和热效率,避免了液体甲醇或者醇油进入发动机气缸而产生的不良后果;由于把液体加热成为蒸汽态,可以更好的和柴油、空气混合燃烧,让柴油颗粒燃烧的更充分,燃料燃烧热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排放指标也会得到提升;把蒸发器设计安装在消声器内部,既可以提供发动机余热利用率,又可以提高醇油的加热速度和保温效果,还可以缩小设备的体积和安装空间。
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双燃料混燃节能装置,包括发动机,发动机设置进气管和排气管,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的排气管与液体蒸发器的腔体连通,液体蒸发器安装在消声器内,消声器内设置消声器废气腔体,消声器废气腔体与废气排放口连通,喷油嘴、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液体蒸发器上,喷油嘴连接醇油泵,醇油泵连接电磁阀,电磁阀连接醇油油箱,液体蒸发器的出气管经喷气嘴与发动机的进气管连通,智能控制器与喷油嘴、温度传感器、醇油泵、电磁阀、醇油油箱配合连接。
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双燃料混燃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蒸发器上部一侧为蒸发器上废气腔体,中间为蒸发腔体,下部为蒸发器下废气腔体,蒸发器上废气腔体通过消声器法兰与排气管连通,蒸发腔体内设置一组换热管,排气管、蒸发器上废气腔体、蒸发腔体、蒸发器下废气腔体、蒸发腔体、消声器废气腔体、废气排放口构成发动机的废气排放通道。
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双燃料混燃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蒸发器通过消声器固定板安装在消声器内,消声器固定板上设置废气通孔,消声器废气腔体下部设置排气背压调节器,排气背压调节器与废气排放口连通。
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双燃料混燃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喷油嘴安装在液体蒸发器底部,温度传感器一端安装在液体蒸发器内。
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双燃料混燃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智能控制器配合连接的显示屏、油门传感器。
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双燃料混燃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磁阀、醇油油箱之间连接醇油滤清器。
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双燃料混燃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醇油泵、电磁阀之间连接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与智能控制器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世路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世路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871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