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故障检测功能的伺服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32344.X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3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柏松;刘美;廖晓文;陈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525000 广东省茂名市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模块 检测电路 掉电检测电路 功率驱动模块 故障检测功能 故障信号电路 本实用新型 伺服驱动器 过压报警 交流 电机 母线电压检测电路 伺服驱动技术 调速 安全隐患 电机烧毁 工作效率 故障原因 内部电路 排除故障 应急处理 驱动 检测 发现 | ||
1.一种具有故障检测功能的伺服驱动器,包括控制模块和功率驱动模块,控制模块与功率驱动模块连接,功率驱动模块与待驱动电机的输入端连接,其特征在于:功率驱动模块包括IPM模块、IPM驱动电路、IPM故障信号电路、母线电压检测电路、交流缺相及掉电检测电路和交流过压报警检测电路,IPM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IPM驱动电路与IPM模块连接,IPM故障信号电路分别与IPM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母线电压检测电路接入IPM模块输入电压,母线电压检测电路与控制模块连接,IPM模块分别与交流缺相及掉电检测电路和交流过压报警检测电路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交流缺相及掉电检测电路和交流过压报警检测电路连接;其中,IPM模块,用于向外输出电机驱动信号;
IPM驱动电路,用于将三相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源为IPM模块供电;
IPM故障信号电路,用于接收IPM模块故障信号,将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母线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IPM模块输入电压,将检测值传输至控制模块;交流缺相及掉电检测电路,用于检测IPM模块输出电压是否发生缺相或者掉电,将检测情况传输至控制模块;
交流过压报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IPM模块输出电压是否过大,将检测情况传输至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故障检测功能的伺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IPM驱动电路包括电容C1、C3、C8、C50、C51和C73,电阻R106、R107、R108和R109,发光二极管D23和三相整流桥DM1,三相整流桥连接在三相交流电源和IPM模块之间,三相整流桥上设有输出直流电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设为P输出端和N输出端;P输出端和N输出端分别与IPM模块连接,P输出端和IPM模块之间引出接线串联电容C1后接地,N输出端和IPM模块之间引出接线串联电容C3后接地,电容C50、C51、C73和C8分别连接在P输出端和N 输出端之间,电容C50、C51、C73和C8相互并联;发光二极管D23和电阻R106、R107、R108、R109连接在P输出端和N输出端之间,发光二极管D23和电阻R106、R107、R108、R109相互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故障检测功能的伺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启动保护电路,软启动保护电路包括控制回路和动作回路,动作回路包括接插件JP8,二极管D22和直流继电器RL1,接插件JP8串联在电阻R109和三相整流桥DM1的N输出端之间,直流继电器RL1的延时吸合触点与接插件JP8并联,直流继电器RL1的延时吸合触点一端与N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IPM模块连接;直流继电器RL1的线圈一端接入正12V电压,另一端连接控制回路,直流继电器RL1的线圈与二极管D22并联,二极管D22的输出端与正12V电压连接;控制回路包括开关光耦OP12,电阻R42、R48和R85,电容C86,稳压管D18和N型MOS管Q8,开关光耦的发光件输入端接入正5V电压,输出端串联电阻R42后与控制模块连接,受光件输入端串联电阻R48后接入正12V电压,输出端与N型MOS管Q8的栅极连接,N型MOS管Q8的源极接地,漏极与二极管D22的输入端连接;受光件输出端与N型MOS管Q8之间引出接线串联电阻R85后接地,受光件输出端与N型MOS管Q8之间引出接线串联电容C86后接地,受光件输出端与N型MOS管Q8之间引出接线串联稳压管D18接地;接插件JP8用于连接外接电阻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故障检测功能的伺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IPM故障信号电路包括开关光耦OP9,电阻R31、R32和R33,电容C21、C22和三极管Q3,开关光耦OP9受光件输出端接地,输入端串联电阻R31后接入正5V电压,电阻R31和受光件输入端之间引出接线串联电阻R32后与三极管Q7基极连接;电阻R31和开关光耦OP9受光件输入端之间引出接线串联电容C21后接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控制模块连接;开关光耦OP9发光件输入端与IPM模块连接,输入端串联电阻R33后与IPM模块连接,开关光耦OP9和电阻R3之间引出接线串联电容C22后与IPM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3234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压缩机控制器的老化装置
- 下一篇:带模拟负载的ECU耐久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