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牢固的智能小车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77202.5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30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龙海燕;陈德文;毕家豪;刘德兵;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1/02 | 分类号: | B62D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智能小车 舵盘 舵机 舵机输出轴 连接牢固 盘头螺钉 本实用新型 螺栓连接 螺栓 固定套 花齿 轴套 零部件 邻近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牢固的智能小车车轮,智能小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其包括舵机和车轮,车轮通过盘头螺钉固定于舵机输出轴的端部,车轮邻近舵机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舵盘,第一舵盘通过花齿固定套接于舵机输出轴上。在螺栓位于车轮远离舵机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舵盘,第二舵盘将轴套压于盘头螺钉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小车车轮容易从舵机上脱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小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牢固的智能小车车轮。
背景技术
智能小车是一种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定环境里自动运作实现一定功能的微型车,其主要包含传感器部分、控制器部分和执行器部分。车轮作为智能小车行走的执行件保证其牢固连接于智能小车车身上是智能小车实现功能的基础。
智能小车的车轮通常由圆周舵机驱动旋转。车轮和舵机的连接方式只有固定的一种:通过一颗螺钉,利用圆周舵机输出轴的内螺纹孔将车轮固定。由于智能小车常在颠簸的环境中行走,加上频繁切换转向,导致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一个严重的弊端:车轮极易松动甚至脱落。若在比赛中,一旦车轮松脱,比赛将被逼中断,最终成绩将会大打折扣。若是在无法进入的环境执行任务时车轮脱落,不仅导致任务失败,还会使整个智能小车都只能报废处理,造成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牢固的智能小车车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小车车轮容易从舵机上脱落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连接牢固的智能小车车轮,其包括舵机和车轮,车轮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固定于舵机输出轴的端部,车轮邻近舵机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舵盘,第一舵盘固定套接于舵机输出轴上。车轮远离舵机的一侧通过可调节松紧程度的第二连接件连接有第二舵盘,第二舵盘通过轴套压于第一连接件(3)上。
进一步地,车轮远离舵机的一侧通过螺纹紧固件间隔连接有与车轮形状相同的第二车轮,第二舵盘位于车轮和第二车轮之间。通过连接第二车轮来防止使用本方案中车轮的智能小车在行走过程中第二舵盘遭到碰撞,保护了第二舵盘也就保护了车轮与舵机的连接,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车轮连接的牢固性。并且第二车轮与车轮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与车轮保持同步运动,不仅不会干涉车轮的运动,还能够增强车轮的强度,如若车轮在行进中有些损毁,智能小车还能依赖第二车轮继续前进。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为盘头螺钉。车轮的圆心处设置有供第一连接件通过的导向孔,导向孔为一台阶孔,其小径孔端供第一连接件的连接部穿过,其大径孔端容纳第一连接件的盘头部分。盘头螺钉的功能是将车轮固定于舵机输出轴上,将盘头螺钉的盘头部分容纳于车轮内部可以保护盘头螺钉受到外界的剐蹭而松动,增加了车轮和舵机的连接牢固性。
进一步地,轴套的外径小于导向孔的大径孔端的内径。这样,轴套可以进入大径孔中对盘头螺钉进行挤压,防止盘头螺钉松动,并且大径孔端限制了轴套的自由度,使轴套在受到挤压时只能沿其轴向运动。
进一步地,第二舵盘与轴套的外圆柱面通过过盈配合连接,使轴套与第二舵盘固定连接,从而将轴套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作为自由端去压紧盘头螺钉,从而避免在安装轴套时轴套滑脱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为螺栓,其依次穿过第一舵盘和车轮、并通过第一螺母将车轮与第一舵盘锁紧,第二连接件再穿过第二舵盘并通过第二螺母的锁紧将第二舵盘紧压于轴套上。第二舵盘和轴套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第一连接件松动,而将第二舵盘直接连接于用于锁紧车轮与第一舵盘的螺栓上,简化了结构,节省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智能小车车轮通过盘头螺钉和螺栓双重连接车轮与舵机输出轴,保证了车轮与舵机连接的稳固性。为了防止盘头螺钉在小车行进过程中因为颠簸而松动,在螺栓上连接了第二舵盘通过轴套压紧盘头螺钉,进一步保证了车轮不会从舵机上掉落,从而保证了使用本方案中车轮的智能小车能够顺利执行其任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772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