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管理单元支架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90377.X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02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陆群;王俊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0/64 | 分类号: | B60L50/64;B60K1/04;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刘翔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管理单元 支架 局部模态频率 加强筋 间隔槽 后梁 本实用新型 振动幅度 穿设孔 车辆零部件 内部零部件 激励频率 间隔设置 局部刚度 模态耦合 支架受力 耦合 薄弱处 槽侧壁 槽底壁 声腔 减小 内周 上凹 整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单元支架及车辆,该电池管理单元支架上凹设有间隔槽,用以固定至车仓后梁上以使电池管理单元支架上安装的电池管理单元与车仓后梁间隔设置;间隔槽的槽底壁与间隔槽的两个槽侧壁之间的两个连接边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穿设孔,各穿设孔的内周均设有加强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电池管理单元支架,通过加强筋强化支架受力薄弱处强度和局部刚度,降低电池管理单元的振动幅度,避免电池管理单元内部零部件的失效;加强筋可减小车仓后梁和电池管理单元之间的振动幅度,以便通过电池管理单元支架改变车辆零部件的局部模态频率或整车的局部模态频率,避免局部模态频率与声腔模态耦合即避免局部模态频率与激励频率耦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管理单元支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汽车工业面临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能量利用率高,对环境无污染的纯电动汽车日益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我国目前处在车辆的能源转换时期,新能源车辆目前正在日益增加,在各大企业中,作为新能源车辆中的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提高,决定其生产效益的高低,而在现有的电池模组中,均设有电池管理单元(BatteryManagement Unit,BMU,以便对电池模组进行控制以满足汽车行驶需求。
参见图1,目前电池管理单元2´通过电池管理单元支架1´固定在车仓后梁3´上。该电池管理单元支架1´机械强度和结构稳定性差,致使车仓后梁3´与电池管理单元2´之间结构稳定性差,在振动测试时,振幅过大,容易损伤电池管理单元2´内部电子元器件,导致电池管理单元2´内部电子元器件失效。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管理单元支架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电池管理单元支架强度不足致使电池管理单元内部电子元器件失效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管理单元支架,该电池管理单元支架上凹设有间隔槽,用以固定至车仓后梁上以使所述电池管理单元支架上安装的电池管理单元与所述车仓后梁间隔设置;所述间隔槽的槽底壁与所述间隔槽的两个槽侧壁之间的两个连接边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穿设孔,各所述穿设孔的内周均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管理单元支架,所述穿设孔沿所述连接边的长度方向并列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管理单元支架,两个所述连接边上设置的穿设孔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管理单元支架,两个所述连接边上相对应的所述穿设孔沿所述间隔槽的宽度方向呈线性排布。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管理单元支架,所述穿设孔为圆形通孔、方形通孔或腰型通孔。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管理单元支架,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穿设孔的内周整周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管理单元支架,所述加强筋的厚度大于所述槽底壁的厚度。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管理单元支架,所述加强筋在所述连接边处的厚度大于所述加强筋在所述槽侧壁和所述槽底壁位置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903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