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弯管抛光机器人自动上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04050.7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84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江兵;苗庆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蓬江区珠西智谷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4B29/08 | 分类号: | B24B29/08;B24B41/00;B24B4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李增隆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管 固定底座 上料框 上料 货架 竖向驱动机构 自动上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 托盘 上料区 抛光 机座 机器人 全程自动化 抛光效率 抛光作业 竖向移动 推进机构 外侧设置 依次叠加 支出成本 自动上料 上端 承托 推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弯管抛光机器人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机座,所述机座设置有上料区,所述上料区内设置有上料框,所述上料框连接有可带动其在上料区内竖向移动的竖向驱动机构,上料框包括有固定底座和多个弯管货架,所述固定底座与竖向驱动机构连接,多个弯管货架由下至上依次叠加在固定底座上,每个弯管货架上安装有用于承托弯管的托盘,上料区上端外侧设置有用于将托盘上的弯管推送至上料平板上的推进机构,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弯管的自动上料动作,无需工人一直等候上料,减少人力支出成本,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其可以实现整个抛光作业的全程自动化,提高抛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弯管抛光机器人自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五金抛光行业属于典型3D行业(脏、粉尘、危险),由于行业事故频频发生对社会负面影响极大,是我国政府鼓励机器换人的重点行业之一。抛光产品(如水龙头、弯管、锁具等)外形复杂,往往抛光过程复杂,且需要多道工序才能够实现最终的光洁度要求。目前五金抛光主要依靠人手完成,因此造成五金产品质量不稳定。另外,人工抛光劳动强度大,抛光现场金属粉尘对人体危害巨大,工人难招、工资水平较高,目前抛光岗位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荒,企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此,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智能弯管抛光机器人,然而现有的智能弯管抛光机器人虽然能够视觉识别自动编程,目前仍然是工人手工上料。根据实际生产数据显示每根弯管的4道工序所需的抛光时间在3分钟左右,这样每隔3分钟左右就需要一个工人放置新的弯管来保证生产的持续进行。所以弯管上料这种简单的操作仍需占用一个工人,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弯管抛光机器人自动上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是:一种弯管抛光机器人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机座,所述机座设置有上料区,所述上料区内设置有上料框,所述上料框连接有可带动其在上料区内竖向移动的竖向驱动机构,上料框包括有固定底座和多个弯管货架,所述固定底座与竖向驱动机构连接,多个弯管货架由下至上依次叠加在固定底座上,每个弯管货架上安装有用于承托弯管的托盘,上料区上端外侧设置有用于将托盘上的弯管推送至上料平板上的推进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推进机构包括推爪和用于驱动其横向移动的推进驱动机构,所述推爪的高度小于上下两块相邻托盘之间的距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爪的外端向内凹陷形成与弯管适配的弧形面。
进一步,所述弯管货架的内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托盘两侧通过嵌入凹槽内而安装在弯管货架上。
进一步,所述弯管货架的下端设置有定位孔,弯管货架的上端以及固定底座的上端均设置有定位销,上下相邻的弯管货架通过定位销与定位孔的配合而叠加固定。
进一步,所述托盘的上端设置有与弯管适配的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弯管抛光机器人自动上料机构,通过在上料区内设置有上料框,所述上料框连接有可带动其在上料区内竖向移动的竖向驱动机构,上料区上端外侧设置有推进机构,从而在抛光上料时可以通过竖向驱动机构带动上料框上升至设定高度,从而使放置在上料框的托盘上的弯管跟着上升,然后推进机构将弯管推送至上料平板上,上述动作循环重复,从而可以实现弯管的自动上料动作,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弯管的自动上料动作,无需工人一直等候上料,减少人力支出成本,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其可以实现整个抛光作业的全程自动化,提高抛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推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弯管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蓬江区珠西智谷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未经江门市蓬江区珠西智谷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040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金属管内壁抛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体放电管内孔表面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