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辅助电源反接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23473.3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61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钧;冯颖盈;徐金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威迈斯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11/00 | 分类号: | H02H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尹彦;胡朝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电源接口 负极 车载电路 反接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 电源开关 辅助电源 电源极性控制 极性判别模块 正极 车载充电机 二极管 保护功能 串接极性 判别模块 正极连接 小电池 串接 通断 压降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辅助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具有车载电路接口和辅助电源接口,所述车载电路接口正极连接辅助电源接口正极,车载电路接口负极与辅助电源接口负极之间串接电源开关,在车载电路接口正、负极之间或者在辅助电源接口正、负极之间串接极性判别模块,极性判别模块根据检测到的电源极性控制电源开关的通断;本实用新型采用了MOSFET开关管进行防反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损耗,以及小电池亏电情况下,由于无明显二极管压降的存在,仍能够提供给车载充电机或者车载DC‑DC较高的电压,具有稳定的保护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机或者车载DC-DC的辅助电源反接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以及控制大气污染的需求,新能源汽车逐渐在市场商用,而电动汽车更是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电动汽车又分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其中车载充电机和车载DC-DC是电动汽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车载充电机和车载DC-DC都采用了外部低压电池提供辅助供电,外部低压电池因为自然老化或故障等原因需要更换维修,如果没有采用有效的防反接设计,会造成车载电路的损坏。目前业界普遍采用的方式为二极管直接防反的方案,但该方案存在二极管压降大、能耗高的缺陷。故此业内亟需开发一种能耗小、保障度高的车载辅助电源反接保护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压降大、能耗高的缺陷,提出一种能耗小、保障度高的车载辅助电源反接保护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车载辅助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具有车载电路接口和辅助电源接口,车载电路接口正极连接辅助电源接口正极,车载电路接口负极与辅助电源接口负极之间串接电源开关,在车载电路接口正、负极之间或者在辅助电源接口正、负极之间串接极性判别模块,极性判别模块根据检测到的电源极性控制电源开关的通断。
所述电源开关采用MOSFET开关管,其源极接所述车载电路接口负极、其漏极接所述辅助电源接口负极、其栅极连接所述极性判别模块。
所述极性判别模块包括串接在所述车载电路接口正极与所述MOSFET开关管栅极之间的第七电阻,以及并联在MOSFET开关管栅极与所述车载电路接口负极之间的稳压二极管、第六电阻、第四电容,其中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车载电路接口负极、阴极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栅极。
所述车载电路接口的正极与辅助电源接口的正极之间串接电感L5。
所述辅助电源接口的正、负极之间连接滤波电容模块。
所述滤波电容模块包括并联连接在所述辅助电源接口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第一、第二、第三电容组,所述第一电容组包括串联在一起的第二电容和第五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组包括串联在一起的第三电容和第六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组包括依次串联在一起的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十电容和第九电容,其中第八电容和第十电容的连接点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MOSFET开关管进行防反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损耗,以及小电池亏电情况下,由于无明显二极管压降的存在,仍能够提供给车载充电机或者车载DC-DC较高的电压,具有稳定的保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威迈斯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威迈斯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234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