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纵置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41200.1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6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B60K1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李玉成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置 动力总成 纵置动力总成 布置结构 悬置系统 本实用新型 后悬置 定位连接 大扭矩 大载荷 后端部 轴向 投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纵置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包括动力总成和若干悬置,所述悬置包括设置在动力总成左侧的左前液压悬置和左后液压悬置、设置在动力总成右侧的右前液压悬置和右后液压悬置以及与动力总成后端部定位连接的后悬置,所述左前液压悬置、左后液压悬置、右前液压悬置、右后液压悬置和后悬置沿动力总成轴向的投影呈V形布置。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满足大扭矩大载荷的纵置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动力总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纵置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纵置动总悬置系统布置是左前、右前、后悬置三点布置,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837591A,公开了一种三点钟摆式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所述三点钟摆式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左悬置总成、右悬置总成和后悬置总成,其中,所述左悬置总成用于布置在动力总成的左侧,一端与变速箱支架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身连接;所述右悬置总成用于布置在动力总成的右上方,一端与发动机支架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车身连接;所述后悬置总成用于水平布置在动力总成后下方,一端与副车架支架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发动机连接。但随着动总技术改进,其扭矩越来越大,载荷也越来越大,传统三点型布置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安装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满足大扭矩大载荷的纵置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纵置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布置结构,包括动力总成和若干悬置,所述悬置包括设置在动力总成左侧的左前液压悬置和左后液压悬置、设置在动力总成右侧的右前液压悬置和右后液压悬置以及与动力总成后端部定位连接的后悬置,所述左前液压悬置、左后液压悬置、右前液压悬置、右后液压悬置和后悬置沿动力总成轴向的投影呈V形布置。动力总成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两个液压悬置,同时动力总成后端设有后悬置,提高了承载能力,适应纵置动力总成大扭矩大载荷,满足疲劳耐久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和变速器,所述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扭矩轴位于同一轴线,所述左前液压悬置、左后液压悬置、右前液压悬置和右后液压悬置均位于后悬置上方,所述后悬置位于所述扭矩轴下方,所述左前液压悬置、左后液压悬置、右前液压悬置和右后液压悬置的弹性中心位于所述扭矩轴上。左前液压悬置、左后液压悬置、右前液压悬置和右后液压悬置的弹性中心落在动力总成的扭矩轴上,使得弹性中心与动力总成的质心重合,获得所有六个自由度上的振动解隅,有利于将有各个自由度上的振动相对独立或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发动机底部设有发动机支架,所述的发动机支架分别向动力总成左右两侧延伸形成左定位部和右定位部,所述左前液压悬置和左后液压悬置固定在左定位部上,所述的右前液压悬置和右后液压悬置固定在右定位部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变速器的下方设有副车架,所述后悬置固定在副车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前液压悬置、左后液压悬置、右前液压悬置和右后液压悬置均水平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前液压悬置的顶部和左后液压悬置的顶部向动力总成的右侧倾斜,所述的右前液压悬置的顶部和右后液压悬置的顶部向动力总成的左侧倾斜。各个液压悬置倾斜布置,有利于实现垂向、侧倾模态分布与能量解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提高了承载能力,满足纵置动力总成大扭矩大载荷要求;(2)左前、左后、右前、右后液压悬置倾斜布置,满足垂向、倾斜模态分布与能量解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后悬置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后悬置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412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重型车及其动力悬置结构
- 下一篇:在小空间内抵抗大载荷的新型下系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