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扣式锂锰电池高效自动化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52369.7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5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解玉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金坛超创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6/00 | 分类号: | H01M6/00;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吕波 |
地址: | 21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极壳体 振动排料机 组合装置 传送带 负极壳 负极壳体 自动化生产线 扣式锂锰电池 真空干燥箱 本实用新型 出料口 入料端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式锂锰电池高效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真空干燥箱、负极壳体振动排料机、传送带、阳极壳体振动排料机和阳极壳体与负极壳合组合装置,所述的负极壳体振动排料机、传送带、阳极壳体振动排料机和阳极壳体与负极壳合组合装置均安装在真空干燥箱中,负极壳体振动排料机的出料口与传送带的入料端相对,阳极壳体与负极壳合组合装置安装在传送带的两侧,所述的阳极壳体振动排料机与阳极壳体与负极壳合组合装置相连。本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扣式锂锰电池高效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扣式锂锰电池是一种使用量十分巨大,性能可靠的电池,深受消费者欢迎,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
传统的扣式锂锰电池的生产方式为手工生产,每个锂锰电池生产共有五道工序,分别由五个操作工在干燥式手套箱中完成,这五个步骤为:向阴极壳体中放置圆片锂电极、在锂片上放置隔膜、为隔膜加注电解液、在隔膜上放置已浸透电解液的氧化锰正极片、加装正极壳板并压合成形,它五个步骤均需在手套箱中操作完成,且所使用的原材料锂片必须预先加工至设计的尺寸,且为了保证锂片与负极壳体的良好接触,必须在负极壳体内侧预先焊接金属网,这种加工方式不仅效率低、所需的操作人员多,而且原材料成本高、工序多,不能直接采用锂带,还必须在负极壳体制造时增加加工维度较大的金属网焊接工步,现有的手工生产方式的一般最大产量为一万只左右,因此,电池生产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必须设置多条相同的生产线并加班加点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因此,使扣式锂锰电池实现自动化生产是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少操作人员的必由之路,据申请人所知,目前尚无相应的生产线可供选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扣式锂锰电池生产效率不高,急需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问题,设计一种扣式锂锰电池高效自动化生产线。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扣式锂锰电池高效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真空干燥箱、负极壳体振动排料机、传送带、阳极壳体振动排料机和阳极壳体与负极壳体组合装置,所述的负极壳体振动排料机、传送带、阳极壳体振动排料机和阳极壳体与负极壳体组合装置均安装在真空干燥箱中,负极壳体振动排料机的出料口与传送带的入料端相对,阳极壳体与负极壳体组合装置安装在传送带的两侧,所述的阳极壳体振动排料机与阳极壳体与负极壳体组合装置相连,所述的传送带安装在高度微调机构上,所述的高度微调机构是由支撑平台、下支架、导向杆、伺服电机、丝杠和活灵所组成,所述的传送带安装在支撑平台上,所述的导向杆设置在支撑平台的底部,所述的下支架上开设有与导向杆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的伺服电机设置在支撑平台的底部并与丝杠相连,所述的下支架通过活灵连接在丝杠上,所述的真空干燥箱的顶部还设置有压力保护阀。
进一步:所述的传送带的两侧安装有为负极壳体导向的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之间形成一输送通道,负极壳体振动排料机的出料口与传送带的入料端相对,所述的阳极壳体与负极壳体组合装置能从第一导板上的开口中伸入输送通道中使负极壳体夹持定位。
又进一步:所述的阳极壳体与负极壳体组合装置主要由由立式支架、横向支架和吸持头及定位分离块组成,吸持头活动安装在横支架上,横向支架活动安装在立式支架上,立式支架安装在传送带的一侧,吸持头位于阳极壳体振动排料机的出口导轨的上方,定位分离块位于传送带的另一侧并能从第一导板上的开口中伸入输送通道中使负极壳体夹持定位。
又进一步:所述的压力保护阀是由阀筒、阀盖、阀芯和弹簧所组成,所述的阀芯活动连接在阀筒的一端内,所述的阀盖安装在阀筒的另一端,所述的阀芯通过弹簧与阀盖相连,所述的阀筒上开设有泄流孔。
再进一步:所述的阀筒内活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的阀盖上活动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的调节螺栓穿过阀盖与调节板相连,所述的阀芯通过弹簧与调节板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金坛超创电池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金坛超创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523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余膏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锌锰干电池制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