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模拟装置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85007.8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9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华令承;陈青;杨仕琳;王锡波;王利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博物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9/04 | 分类号: | G09B9/04;G05D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曹晓斐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嫦娥 三号 着陆 玉兔 月球 车模 装置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模拟装置的控制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月球车、着陆器以及用于控制着陆器和月球车进行工作的控制台,通过多个处理器实现模拟月球车的自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能够实现月球车脱离着陆器的模拟动作,第二推杆与第三推杆的配合能够实现月球车走下着陆器的模拟动作,第一驱动电机用于带动月球车运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完成两器互拍和月球车独立拍摄,在通过操作模块发射信号至不同的处理器中,处理器内预设程序,进而能够保证通过较为简单的机械和电路结构,模拟出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完成“两器分离”、“两器互拍”、“月球勘探”三个过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育模型领域,特别涉及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模拟装置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嫦娥三号探测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嫦娥工程二期中的一个探测器,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探测器由月球软着陆探测器(简称着陆器)和月面巡视探测器(简称巡视器,又称玉兔号月球车,英文:Yutu,或Jade Rabbit)组成。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取得一定成果。2013年12月16日,中国官方宣布嫦娥三号任务获得成功。2016年8月4日,嫦娥三号正式退役。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其拍摄的月面照片不久前首次公布。据悉,这些照片是人类时隔40多年首获最清晰月面照片,其中包含大量科学信息,照片和数据向全球免费开放共享。可以说嫦娥三号是我们国家重大的科技之一,但由于嫦娥三号的实物不便展示于大众,而许多孩子们或者大人都希望目睹甚至操作一下嫦娥三号探测器,甚至可以为孩子埋下一颗航天科技梦想的种子,因此,需要制作出一个仿真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便于大众观察。但由于嫦娥三号的技术属于国家机密,且制造成本较高,这就导致了嫦娥三号探测器的运动过程不容易被模仿出来。且如何通过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观展人员操控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模型成为了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模拟装置的控制系统,其优点是能够便于大众操作模型,体验与嫦娥三号探测器互动的乐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模拟装置的控制系统,包括月球车和着陆器,所述月球车包括车体以及用于带动车体的车轮,以及用于驱动车轮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月球车上的第一摄像头,所述着陆器包括用于放置月球车的壳体、用于支撑壳体的支脚和设置在壳体一侧用于将月球车导向至地面上的轨道装置,所述轨道装置包括与壳体沿垂直方向滑动连接的第一轨道以及一端与第一轨道位于下端的一端铰接第二轨道,所述轨道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第一轨道沿壳体上下滑动的第二电动推杆以及用于带动第三轨道展开的第三电动推杆,还包括用于控制小车位于壳体内升降的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着陆器上还设置有第二摄像头,还包括有用于控制着陆器和月球车进行工作的控制台,所述控制台包括机头、设置在机头上的三个触摸屏以及用于支撑机头的稳定机脚,三个所述触摸屏上均设置有用于操作第一驱动电机、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分别工作的操作模块,所述每个触摸屏耦接于不同的处理器,三个处理器分别设置为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和第三处理器,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和第三处理器耦接于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月球车内设置有第三无线收发模块,所述着陆器内设置有第二收发模块,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耦接于第四处理器,所述第三无线收发模块耦接于第五处理器,所述第四处理器耦接于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和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五处理器耦接于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摄像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博物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航天博物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85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高效无人操作的大楼外擦窗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外科患者能量速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