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03906.6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16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辛县祥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F16F9/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700 安徽省亳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底板 上盖板 悬置减振装置 传动杆 传压板 磁流变 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 新能源汽车 中隔板 壳体 挤压 螺栓 磁流变液 底座螺纹 紧固螺栓 壳体内部 螺栓固定 上下两侧 橡胶主簧 振动幅度 阻尼作用 可变的 内表壁 上表面 水平端 振动力 镂空板 底膜 套接 传导 密封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上盖板、中隔板和下底板组成,所述上盖板和下底板分别螺栓位于中隔板的上下两侧,所述上盖板的上表面套接有橡胶主簧,所述上盖板的水平端贯穿连接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底部螺栓固定有传压板,所述下底板的内表壁设置有密封底膜,所述下底板的外表面包裹有镂空板,所述下底板的底部两侧通过紧固螺栓与底座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该悬置减振装置采用了磁流变的方式,能够在发动机发生振动时,将振动力通过传动杆传导在传压板上,从而使得传压板挤压壳体内部的磁流变液,使其相互挤压产生可变的阻尼作用,有效的降低了发动机的振动幅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在混合动力和天然气汽车当中,仍然需要使用发动机提供驱动力,而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减振保护处理,以降低发动机的振动现象。
然而现有的发动机减振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目前的发动机减振装置无法及时有效的匹配到发动机的振动频率上,导致对发动机的减振效果一般,实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减振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上盖板、中隔板和下底板组成,所述上盖板和下底板分别螺栓位于中隔板的上下两侧,所述上盖板的上表面套接有橡胶主簧,所述上盖板的水平端贯穿连接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底部螺栓固定有传压板,所述下底板的内表壁设置有密封底膜,所述下底板的外表面包裹有镂空板,所述下底板的底部两侧通过紧固螺栓与底座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传动杆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传动杆的两侧外表壁对称转动连接有侧位辊轮,所述传动杆的内部且位于卡槽的下方开设有导线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导线孔的外表壁包裹有绝缘层,所述导线孔的外侧开口端卡接固定有密封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传压板的两侧竖直端内表壁对称焊接有绕线架,且绕线架的表面绕接有电磁线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中隔板由两组对称结构的上极片和下极片组成,且两组上极片和两组下极片之间开设有液体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一组所述上极片的内部开设有上缓冲孔,且上缓冲孔的上方开设有上进液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一组所述下极片的内部开设有下缓冲孔,且下缓冲孔的下方开设有下进液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液体通道的内表壁设置有解耦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辛县祥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利辛县祥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39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