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04497.1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5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坤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701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盘 驱动组件 充电壳体 供电结构 充电 本实用新型 新能源汽车 电缆 快速充电 转盘驱动 体内 充电端 充电头 开孔 控制驱动组件 电缆收回 电性连接 控制转盘 驱动转盘 充电桩 放线 收线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充电桩。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充电桩包括充电壳体、供电结构、电缆、转盘、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其中,所述充电壳体上设有开孔。供电结构设置与所述充电壳体内。电缆的一端与供电结构电性连接,另一端为充电端;充电端上设有充电头;充电头通过开孔限位于充电壳体外;转盘设置于所述充电壳体内,且电缆绕在所述转盘上。第一驱动组件与转盘驱动连接,用于驱动转盘向第一方向运动,以控制转盘放线;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转盘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盘向第二方向运动,以控制所述转盘收线。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在充电结束后,通过控制驱动组件实现将电缆收回充电壳体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电动车代替传统的燃油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措施。电动车本身不排放二氧化碳,没有尾气污染、对于治理环境污染和减少尾气排放非常有利。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和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如,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斗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的充电桩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的充电桩完成充电后,都需要人为的将充电线放回充电桩,但是充电线一般重,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另外充电线外露于充电桩外部,存在着充电线被电动车碾压碰撞而损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充电桩,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充电桩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充电桩,包括:
充电壳体,所述充电壳体上设有开孔;
供电结构,所述供电结构设置与所述充电壳体内;
电缆,所述电缆的一端与供电结构电性连接,另一端为充电端;充电端上设有充电头;其中,所述充电头通过开孔限位于所述充电壳体外;
转盘,所述转盘设置于所述充电壳体内,且所述电缆绕在所述转盘上;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转盘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盘向第一方向运动,以控制所述转盘放线;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转盘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盘向第二方向运动,以控制所述转盘收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转轴;其中,
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一转轴均设置于所述充电壳体内;
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转盘。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转轴;其中,
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二转轴均设置于所述充电壳体内;
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转盘。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源;其中,所述第一电源与第一电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坤,未经王志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44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安全性的汽车充电桩
- 下一篇:停车位模块化限位杆式智能充电装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