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水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07026.6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89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胡殊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殊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罗莎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水管 出水管 蛇形管 水冷板 水冷装置 新能源汽车 出口连接 水箱连接 出水口 进水口 循环泵 电池 本实用新型 入口连接 散热效率 重量轻 漏液 热阻 水冷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水冷装置,包括进水管,进水管的入口与循环泵的出口连接,循环泵的入口与水箱连接,进水管与若干水冷板固定连接,水冷板与出水管固定连接,出水管与水箱连接,水冷板内部设有蛇形管,进水管上设有若干出水口,出水管上设有若干进水口,进水管的每个出水口均与蛇形管的入口连接,出水管的每个进水口均与蛇形管的出口连接。该水冷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散热效率高,热阻小,适用于大批量生产;通过设置内部有蛇形管的水冷板,既充分发挥了水冷的优势又减少了漏液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水冷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组中的散热系统能够带走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为新能源动力电池组降温,散热方式有风冷、水冷及直冷。风冷模式中,散热系统利用自然风或风机,配合汽车自带的蒸发器为电池降温;直冷模式中,散热系统利用制冷剂蒸发潜热的原理,在整车或电池系统中建立空调系统,将空调系统的蒸发器安装在电池系统中,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并快速高效地将电池系统的热量带走,从而完成对电池系统冷却的作业。水冷技术是基于液体热交换的冷却技术,比风冷技术效率更高,电动汽车电池组内部温度更均匀,可与车辆的冷却系统整合在一起。但是采用水冷技术的系统更复杂,重量大,维修和保养难度大,并且存在漏液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水冷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水冷装置,包括进水管,进水管的入口与循环泵的出口连接,循环泵的入口与水箱连接,进水管与若干水冷板固定连接,水冷板与出水管固定连接,出水管与水箱连接,水冷板之间设有隔板,最外侧的水冷板外部设有后挡板,最内侧的水冷板外部设有前挡板,后挡板、隔板、前挡板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出水管固定连接,水冷板内部设有蛇形管,进水管上设有若干出水口,出水管上设有若干进水口,进水管的每个出水口均与蛇形管的入口连接,出水管的每个进水口均与蛇形管的出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板包括上基板和下基板,下基板上设有与蛇形管对应的凹槽,蛇形管放置在下基板的凹槽内,上基板和下基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四周设有相对应的通孔,上基板和下基板通过螺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上设有进液口,进液口设有密封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水冷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散热效率高,热阻小,适用于大批量生产;通过设置内部有蛇形管的水冷板,既充分发挥了水冷的优势又减少了漏液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水冷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水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后挡板,3、出水管,4、水冷板,5、隔板,6、前挡板,7、水箱,8、循环泵,9、蛇形管,10、上基板,11、下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殊,未经胡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70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