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内开拉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24333.5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3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吴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坦华汽车零部件(镇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2 | 分类号: | E05B85/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头 汽车侧门 内开手柄 包塑层 内开拉线 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 汽车行驶 金属摩擦声 乘车环境 交叉缠绕 金属丝 晃动 转动 噪音 金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内开拉线结构,该汽车侧门锁的内开拉线结构,包括钢丝绳、卡头及包塑层一,钢丝绳一端设有卡头,卡头的外表面上包裹有包塑层一,钢丝绳由多根直径相同的金属丝相互交叉缠绕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设有卡头及包塑层一,可以将卡头及包塑层一卡设在内开手柄的卡槽内,将汽车侧门锁的内开拉线结构与内开手柄形成连接,方便汽车侧门锁的开启;另外,由于设有包塑层一,可以减少卡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与内开手柄之间产生的金属撞击颤音,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侧门锁的晃动,减少噪音的产生量,同时可以减少内开手柄转动时,卡头与内开手柄接触时的金属摩擦声,使乘坐者的乘车环境较舒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侧门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内开拉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外出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汽车侧门锁是安装在汽车侧门上的部件,是保障汽车行车安全的重要部件。现在的汽车侧门锁,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特别在走颠簸路段时,容易产生金属撞击颤音,形成噪音,影响乘坐者的乘车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内开拉线结构,以解决容易产生金属撞击颤音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内开拉线结构,包括钢丝绳、卡头及包塑层一,所述钢丝绳一端设有所述卡头,所述卡头的外表面上包裹有所述包塑层一,所述钢丝绳由多根直径相同的金属丝相互交叉缠绕形成。由于设有卡头及包塑层一,可以将卡头及包塑层一卡设在内开手柄的卡槽内,将汽车侧门锁的内开拉线结构与内开手柄形成连接,方便汽车侧门锁的开启;另外,由于设有包塑层一,可以减少卡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与内开手柄之间产生的金属撞击颤音,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侧门锁的晃动,减少噪音的产生量,同时可以减少内开手柄转动时,卡头与内开手柄接触时的金属摩擦声,使乘坐者的乘车环境较舒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头的形状为圆柱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丝绳与所述卡头连接的一端外表面上包裹有包塑层二,所述包塑层一和所述包塑层二连通设置。由于设有包塑层二,可以减少行驶过程中,钢丝绳与内开手柄之间产生的金属撞击颤音,提高乘坐者的舒适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塑层一、所述包塑层二的材质都为聚甲醛塑料或尼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塑层一通过注塑工艺包裹在所述卡头的外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金属丝为钢丝或合金钢丝。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设有包塑层一及包塑层二,可以减少卡头和钢丝绳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与内开手柄之间产生的金属撞击颤音,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侧门锁的晃动,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噪音的产生量,同时可以减少内开手柄转动时,卡头与内开手柄接触时的金属摩擦声,使乘坐者的乘车环境较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侧门锁的内开拉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开手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汽车侧门锁的内开拉线结构、1-钢丝绳、2-卡头、3-包塑层一、4-包塑层二、200-内开手柄、210-卡槽、220-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坦华汽车零部件(镇江)有限公司,未经恩坦华汽车零部件(镇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243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