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商用车前轴总成多向随机加载台架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60530.2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8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郁金龙;乔小兵;朱广平;纪霄宇;王宇阳;孙树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驰宇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中心 接地点 前轴总成 线性作动器 纵向载荷 本实用新型 垂直载荷 试验系统 试验样品 加载台 商用车 施加 多向 侧向 侧向载荷 垂直放置 道路载荷 加载系统 失效形式 随机载荷 样品两端 加载点 紧凑性 两组 实车 车轮 保证 测试 试验 | ||
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商用车前轴总成多向随机加载台架试验系统,主要通过位于待测试的前轴总成样品两端的两组共八个线性作动器对前轴总成同时施加随机载荷,其中六台线性作动器水平放置,对试验样品分别施加车轮中心接地点纵向、车轮中心接地点侧向载荷以及车轮中心纵向载荷;另外两台线性作动器垂直放置,对试验样品施加垂直载荷;保证了车轮中心接地点纵向载荷加载点始终处于车轮接地点,又避免了车轮中心接地点侧向、垂直载荷对车轮中心接地点纵向载荷的影响,同时保证了加载系统的紧凑性,有利于实现道路载荷谱的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新颖独特、设计巧妙,试验最终效果与实车失效形式基本一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台架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商用车前轴总成多向随机加载台架试验系统,主要用于进行商用车前轴总成道路模拟台架试验。
背景技术
前轴总成是商用车底盘转向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可以利用总成中的转向节使车轮偏转一定角度完成汽车转向功能。它除了承受垂直载荷外,还承受车轮中心接地点纵向载荷、车轮中心纵向载荷和车轮中心接地点侧向载荷。
目前,针对前轴总成的台架试验主要以单向等幅加载为主,即在垂向、车轮中心接地点纵向、车轮中心接地点侧向分别对其加载,与实车状态下复杂的受力情况相差较大,导致台架的失效形式与实际失效形式不一致,无法真正起到检验产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前轴总成台架试验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商用车前轴总成多向随机加载台架试验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商用车前轴总成多向随机加载台架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待测试的前轴总成通过两个前轴固定块固定在两个水平设置的前轴固定支座上,前轴固定块可绕前轴固定支座的轴线转动,前轴总成的左端和右端均安装有一个模拟轮毂和一个转向节,模拟轮毂和转向节按实车使用状态连接在前轴总成端部,模拟轮毂内装有实车使用的轴承,垂直安装的1号线性作动器的作动端通过垂直加载叉和加载套与模拟轮毂相连,1号线性作动器的固定端与上方的龙门架的横梁通过球铰连接,加载套上部通过1号关节轴承与U型加载臂的前端连接,加载套下部通过2号关节轴承与L型加载臂水平段的前端连接,L型加载臂竖直段的上端与U性加载臂的后端铰接,L型加载臂竖直段的中部通过1号销轴与车轮中心加载叉的一端铰接,车轮中心加载叉的另一端与2号线性作动器的作动端固定连接,2号线性作动器沿车轮中心纵向设置且2号线性作动器的固定端通过球铰与龙门架的竖梁连接,车轮中心接地点侧向加载臂的上部通过轮毂连接板与模拟轮毂固定连接,3号线性作动器的作动端与车轮中心接地点侧向加载叉的一端固定连接,车轮中心接地点侧向加载叉的另一端通过2号销轴与车轮中心接地点侧向加载臂下部铰接,3号线性作动器沿车轮中心接地点侧向设置且3号线性作动器的固定端通过球铰与车轮中心接地点侧向线性作动器支座连接,垂直设置的车轮中心接地点纵向加载臂上部与转向节固定连接,4号线性作动器的作动端通过车轮中心接地点纵向加载板与车轮中心接地点纵向加载叉的一端连接,车轮中心接地点纵向加载叉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车轮中心接地点纵向加载套,两个车轮中心接地点纵向加载套之间通过一个连接销与车轮中心接地点纵向加载臂下部铰接,4号线性作动器沿车轮中心接地点纵向设置且4号线性作动器的固定端通过球铰与车轮中心接地点纵向线性作动器支座连接,1号线性作动器、2号线性作动器、3号线性作动器和4号线性作动器均通过线束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包括:
车轮中心接地点侧向加载叉与车轮中心接地点侧向加载臂下部通过一个2号销轴铰接。
连接销通过一个关节轴承与车轮中心接地点纵向加载臂下部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605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手刹耐久性试验检测装置
- 下一篇:汽车座椅滑轨系统的耐久性试验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