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潜航、滑行两用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03203.0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2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芳;吴翛;丁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G8/00 | 分类号: | B63G8/00;B63B1/10;B63B1/2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王杰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力翼 主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 舵机驱动 搭载部 相邻片 舵机 滑行 船长方向 动力机械 多用途艇 航行姿态 基本形式 片体内部 首尾顺序 推进系统 转动连接 组合作用 多体船 可调整 双体船 片体 艇体 转轴 体内 观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潜航、滑行两用艇,包括主体结构和上层建筑,主体结构用于布置动力机械部,上层建筑为搭载部,主体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片体,艇体底部相邻片体之间沿船长方向设置至少两个升力翼,片体内部与升力翼对应的位置分别布置有舵机,升力翼的两侧通过转轴与片体内的舵机转动连接,通过舵机驱动调整升力翼的旋转角度,从而调整艇航行时的姿态。本实用新型以双体船或多体船为基本形式,在相邻片体之间按首尾顺序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升力翼,通过舵机驱动分别调整各升力翼的旋转角度,通过推进系统与各升力翼的组合作用,可调整艇航行时的姿态,为搭载部提供合适的航行姿态,既可设计为军用多用途艇,又可设计为民用观光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航、滑行两用艇。
背景技术
当今船舶一般分为水下航行的潜艇和水面航行的舰船两种,虽然也有部分半潜船、变吃水船、变深艇等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吃水深度,但都无法做到在水下航行和水面高速滑行之间自如切换。其中,潜艇具有良好的隐蔽性,但航行速度慢;滑行艇航行速度快,但易于被敌方探测发现。两种艇型各具优势,又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对于一些必须潜伏靠近、实施突然奇袭的任务,迫切需要一种兼具潜艇的隐蔽性和滑行艇快速性的复合型船型,该艇型应具有低速潜航或浮出水面高速滑行的能力。
专利“飞速滑行伴随快速潜浮的攻击方法及其执行舰艇的机构”(申请号为200510049113.1)认为可通过采用类似小型战斗机的外形以及底部的切水水翼来实现舰艇的水面飞速滑行或水下高速潜行,而实际上在舰艇下部设置一个水翼的方式无法实现其水面的稳定航行(艇体会产生抬艏、埋艏现象或发生海豚运动),也无法保持水下的定深度潜航(水翼实际起到潜艇升降舵的作用),因此,不能采用该发明所述方法来实现上述兼具潜艇的隐蔽性和滑行艇快速性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潜航、滑行两用艇,它既可以在水下低速潜航,又可以在水面高速滑行,兼具潜艇的隐蔽性和滑行艇的快速性,可实现长时间的水下潜伏和水面快速突袭。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潜航、滑行两用艇,包括主体结构和上层建筑,所述主体结构用于布置动力机械部,所述上层建筑为搭载部,所述主体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片体,艇体底部相邻片体之间沿船长方向设置至少两个升力翼,片体内部与所述升力翼对应的位置分别布置有舵机,所述升力翼的两侧通过转轴与片体内的舵机转动连接,通过舵机驱动调整所述升力翼的旋转角度,从而调整艇航行时的姿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体结构为双体船,包括两个片体,各片体内均设置前舵机舱段和后舵机舱段,升力翼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安装于艏部的前升力翼和安装于艉部的后升力翼,前升力翼与前舵机舱段内的舵机转动连接,后升力翼与后舵机舱段内的舵机转动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体结构为M型船,包括三个片体,升力翼的数量为四个,相邻两个片体之间均安装有位于艏部的前升力翼和位于艉部的后升力翼。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体结构为三体船,包括三个片体,升力翼的数量为四个,相邻两个片体之间均安装有位于艏部的前升力翼和位于艉部的后升力翼。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体结构的片体内设置液舱段,所述液舱段内设置泵。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体结构的片体内在中部位置设置前蓄电池舱段和后蓄电池舱段,所述舵机为电动舵机或电动液压舵机,由所述前蓄电池舱段和后蓄电池舱段供电。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体结构的片体内在艉部设置动力舱段,所述动力舱段内设置喷泵作为推进装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搭载部上布置任务执行部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搭载部上设置观光平台,用于承载人员。
上述方案中,所述升力翼采用流线型翼型剖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032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振荡浮摆自发电式水下探测机器人
- 下一篇:运动方式可变的水下潜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