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沉孔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25423.3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62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顾亮;朱熙;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B51/12;B23Q5/56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王子溟 |
地址: | 21406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装置 沉孔 轴承内圈 限位筒 轴承 本实用新型 标准化作业 雷达天线 蒙皮组件 外圈接触 压紧螺套 轴承外圈 轴承限位 定子轴 转子轴 钻头 夹头 铆接 压紧 挤压 技术水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天线的蒙皮组件铆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孔限位装置。该装置,包括:转子轴;夹头;压紧螺套;两轴承;定子轴;限位筒;轴承限位装置,包括:轴承内圈限位装置、轴承外圈限位装置,其分别与两轴承内圈、外圈接触,并挤压压紧所述两轴承;以及,钻头。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可方便的通过调节限位筒的位置,限定沉孔的深度,以此摆脱对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依赖,提高沉孔质量的同时实现标准化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天线的蒙皮组件铆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孔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进行雷达天线组件类产品生产,在其各零部件的组装过程中,需要边配做铆接孔边进行铆接。其中,蒙皮类零件一般是薄壁曲面,且尺寸较大,无法在普通的台钻上沉孔,并要求铆钉头外表面与所铆接的蒙皮外表面平齐,其沉头铆钉孔的制作难度高,标准化作业程度低,极度依赖操作人员经验和技术水平,通过操作人员的目测和手感的方式来控制,质量参差不齐得不到保证,极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报废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沉孔限位装置,以克服或减轻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沉孔限位装置,包括:
转子轴,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一端设置内锥面,且开设内螺纹;
夹头,同轴设置在第一通孔中,沿第一通孔轴向开设第二通孔,一端外壁面与内锥面相适配,且自端面沿第一通孔轴向开设若干条形槽,条形槽周向均匀分布,并连通第二通孔与所述夹头外壁面;
压紧螺套,沿第一通孔轴线开设第三通孔,与内螺纹配合压紧所述夹头;
两轴承,同轴设置在转子轴的两端;
定子轴,同轴固定设置于两轴承外圈外侧;
限位筒,同轴设置于定子轴外侧,并能够沿轴向移动;
轴承限位装置,包括:轴承内圈限位装置、轴承外圈限位装置,其分别与两轴承内圈、外圈接触,并挤压压紧所述两轴承;以及,
钻头,其切削刃依次穿过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其外壁被第二通孔内壁夹紧。
进一步地,轴承内圈压紧装置包括:
轴承内衬筒,同轴设置在两轴承之间,其两端分别与两轴承内圈接触;
第一凸台,固定设置在转子轴外侧与任一所述轴承内圈接触;以及,
轴承内压环,同轴固定设置在转子轴的一端,与背向第一凸台的所述轴承内圈接触,其与第一凸台及轴承内衬筒配合挤压压紧两轴承内圈;
所述轴承外圈限位装置包括:
轴承外衬筒,同轴设置在两轴承之间,其两端分别与两轴承外圈接触;
第二凸台,固定设置在定子轴内侧与任一轴承外圈接触;以及,
轴承外压环,与转子轴间隙配合,同轴固定设置在转子轴的一端,与背向第二凸台的轴承外圈接触,其与第二凸台及轴承外衬筒配合挤压压紧两轴承外圈;
其中,轴承内压环与转子轴端面以及轴承外压环与定子轴端面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沉孔限位装置,还可以包括锁紧螺母,其设置在定子轴背向切削刃的一端,且与定子轴外壁螺纹配合连接,同时限位筒内壁与定子轴外壁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优选地,在定子轴的外壁沿轴向标有刻度。
优选地,夹头外壁面沿周向开设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254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复合材料TH孔制孔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钢帽多轴孔钻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