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态农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53537.9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98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盛晟;李华斌;杜运领;吴书鑫;徐玲娥;金熠;郦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农庄 污水循环处理系统 节水灌溉系统 本实用新型 养殖污水 生活区 养殖区 农田排水 生活污水 外部水源 循环利用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排放 生态环境工程 污水生态净化 养殖污水处理 水资源消耗 污染物排放 处理效率 排放通道 生态河道 系统连通 引水系统 农田 连通 供水 应用 | ||
1.一种生态农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具有外部水源(1)和分别产生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和农田排水的生活区(2)、养殖区(3)和农田区(4),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水源(1)经引水系统(6)为生态河道(7)、所述农田区(4)的节水灌溉系统(401)、所述生活区(2)和养殖区(3)供水;
所述生活区(2)的生活污水排放通道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201)连通所述节水灌溉系统(401);所述养殖区(3)的养殖污水排放通道经养殖污水处理系统(301)连通所述节水灌溉系统(401);
所述农田区(4)的农田排水通道经农田排水净化系统(402)后分别连通所述生态河道(7)和生态塘(8),且对应生态河道(7)和生态塘(8)均设有阀门Ⅰ;
所述生态河道(7)分别连通所述生态塘(8)和下游水系(9),且对应生态塘(8)和下游水系(9)均设有阀门Ⅱ;
所述生态塘(8)分别连通所述节水灌溉系统(401)和下游水系(9),且对应节水灌溉系统(401)和下游水系(9)均设有阀门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农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系统(6)具有净水设施(601)、泵站(602)、蓄水池(603)、输水管道(604)和引水渠(605),所述外部水源(1)依次经净水设施(601)、泵站(602)、蓄水池(603)和输水管道(604)为所述生活区(2)和养殖区(3)供水,外部水源(1)经引水渠(605)为所述农田区(4)的节水灌溉系统(401)供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农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201)具有污水管网Ⅰ(2011)、化粪池(2012)和人工湿地(2013),所述生活区(2)的生活污水依次经污水管网Ⅰ(2011)、化粪池(2012)和人工湿地(2013)后为所述农田区(4)的节水灌溉系统(401)供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农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2013)采用垂直潜流湿地(30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农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污水处理系统(301)具有污水管网Ⅱ(3011)、格栅(3012)、厌氧池(3013)、好氧池(3014)、潜流湿地(3015)和表流湿地(3016),所述养殖区(3)的养殖污水依次经污水管网Ⅱ(3011)、格栅(3012)、厌氧池(3013)、好氧池(3014)、潜流湿地(3015)和表流湿地(3016)后为所述农田区(4)的节水灌溉系统(401)供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农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流湿地(3015)采用水平潜流湿地(3015)和垂直潜流湿地(3015)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农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农田排水净化系统(402)具有生态沟渠(40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态农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沟渠(4021)内回填有砂砾石填料并种植有水生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5353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