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配备副水箱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62198.0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27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胡勋;陈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联腾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B60K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水箱 三通阀 驱动电机 电机控制器 冷却系统 出水口 进水口 纯电动汽车 水箱散热器 中间端 上端 下端 配备 水泵 车载充电机 进水口连接 水泵出水口 水泵进水口 高稳定性 缓冲作用 连接电机 循环水路 控制器 高效率 冷却液 漏液 渗液 保证 | ||
一种纯电动汽车配备副水箱冷却系统,包括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水箱散热器总成、水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水箱,副水箱的副水箱出水口II连接三通阀II的下端,副水箱出水口I连接三通阀I的中间端,水泵的水泵进水口连接三通阀II的中间端,水泵出水口连接电机控制器的电机控制器进水口,电机控制器出水口连接三通阀I的上端,三通阀I的下端连接驱动电机的驱动电机进水口,驱动电机出水口连接水箱散热器总成的总成进水口,总成进水口连接三通阀II的上端。配备副水箱并全新设计循环水路,保证有足够的冷却液,对冷却系统发生渗液或者漏液的情况起到缓冲作用,是一种对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及车载充电机高效率高稳定性的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冷却技术,尤其与一种纯电动汽车配备副水箱冷却系统相关。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通常在大功率的电力下运行,其主要是驱动设备将会产生巨大的热量,需要采用冷却系统对其降温。目前,大多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其冷却系统的结构设计不够理想,当冷却回路发生渗液或漏液时,缺少可靠性的保障,同时不便于检测冷却回路冷却液液面高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配备副水箱冷却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问题,配备副水箱并全新设计循环水路,保证有足够的冷却液,对冷却系统发生渗液或者漏液的情况起到缓冲作用,是一种对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及车载充电机高效率高稳定性的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纯电动汽车配备副水箱冷却系统,包括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水箱散热器总成、水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水箱,副水箱的副水箱出水口II连接三通阀II的下端,副水箱出水口I连接三通阀I的中间端,水泵的水泵进水口连接三通阀II的中间端,水泵出水口连接电机控制器的电机控制器进水口,电机控制器出水口连接三通阀I的上端,三通阀I的下端连接驱动电机的驱动电机进水口,驱动电机出水口连接水箱散热器总成的总成进水口,总成出水口连接三通阀II的上端。
进一步,所述副水箱顶部设有副水箱进水口。
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出水口连接弯头I,弯头I连接总成进水口。
进一步,所述总成出水口连接弯头II,弯头II连接三通阀II的上端。
进一步,所述水箱散热器总成包括散热器、水箱以及风扇。
进一步,所述水箱散热器总成的散热量≥28KW,流量40L/min。
进一步,所述散热器为铝制的管带式散热器,由波纹状散热带和冷却管相间排列经焊接而成。
进一步,所述散热带上开有扰动气流的百叶窗孔。
进一步,各进、出水口之间的连接,均采用软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整个系统额外配备副水箱,使整个冷却系统有用足够的冷却液,对冷却系统发生渗液或者漏液的情况,能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
2、便于观察当前冷却液的液位,以及便于添加冷却液;
3、副水箱与分别通过两个三通阀,介入整个水冷循环系统;布置的位置原则是,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前各一个,并且一个需要接在水泵的进水口。此种连接方式,更加能够体现出在循环系统发生故障时,副水箱的介入对整个系统破坏的缓冲程度;
4、在水箱散热器总成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都增设弯头来布置软管管路,便于提高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紧凑性。
5、采用是由波纹状散热带和冷却管相间排列经焊接而成的管带式散热器作为水箱散热器总成的散热器部分,与管片式散热器相比,管带式散热器在同样的条件下,散热面积可以增加12%左右;另外散热带上开有扰动气流的百叶窗孔,以破坏流动空气在散热带表面上的附着层,提高散热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联腾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联腾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621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