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铁车载能耗记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84422.6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4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洪振海;潘贻丰;叶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万松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12 | 分类号: | B60L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耗记录仪 电压传感器 受电弓 本实用新型 数据线连接 能耗记录 地铁 轨道交通工程 技术标准 结构装置 元件连接 紧凑 计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车载能耗记录系统,包括:受电弓电压传感器A和受电弓电压传感器B,受电弓电压传感器A通过数据线连接了能耗记录仪A,受电弓电压传感器B通过数据线连接了能耗记录仪D,并且能耗记录仪A通过RS485数据线连接了能耗记录仪B、能耗记录仪C,并且能耗记录仪C通过RS485数据线连接了能耗记录仪D,本实用新型元件连接紧凑,各种地铁车载能耗记录仪结构装置设置合理,符合轨道交通工程计量的技术标准,并且该系统使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电气相关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铁车载能耗记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规模不断扩大,轨道交通系统带来的电能消耗也迅速增加, 其中,地铁车辆的运营能耗约占城市轨道交通能耗相当大的比重,各轨道交通研发设计企业和地铁运营公司也越来越关注地铁车辆能耗,目前地铁车辆能耗的计量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车辆上安装电流、电压传感器,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车辆中央控制单元,由车辆中央控制单元计算,第二种方式是在车辆上安装电流、电压传感器,并且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能耗记录仪,由能耗记录仪计算并且存储记录,这两种方式,都需要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通过电压、电流传感器接收设备的电压和电流值,然后将这些测值通过导线直连的方式送到司机室内,并与仪表连接,在仪表上显示能耗情况。
由于第二种方法需要将每个设备分别接入,设备越多所需的接线量越大,使得地铁能耗记录的建设越来越复杂,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铁车载能耗记录系统,能对地铁能耗进行详细记录,而且设计紧凑,记录精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铁车载能耗记录系统,能够对地铁能耗进行详细记录,而且记录精确。
所述的一种地铁车载能耗记录系统,包括:受电弓电压传感器A和受电弓电压传感器B,受电弓电压传感器A和带受电弓的动车MP1连接,受电弓电压传感器B和带受电弓的动车MP2连接。
受电弓电压传感器A通过数据线连接了能耗记录仪A,受电弓电压传感器B通过数据线连接了能耗记录仪D,并且能耗记录仪A通过RS485数据线连接了能耗记录仪B、能耗记录仪C,并且能耗记录仪C通过RS485数据线连接了能耗记录仪D。
能耗记录仪B和能耗记录仪C分别设置在不带受电弓的动车M1,M2内,能耗记录仪A和能耗记录仪D两端通过数据线连接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通过数据线接入到列车司机室TC内,在TC内设置了显示器,用以显示能耗数据。
能耗记录仪A通过数据线连接了受电弓电流传感器A和制动电流传感器A,而且通过数据线能耗记录仪A与辅助电流传感器A连接,通过受电弓电流传感器A、制动电流传感器A和辅助电流传感器A测量记录MP1内的电流信息。
能耗记录仪D通过数据线连接了受电弓电流传感器B、制动电流传感器D,并且通过数据线能耗记录仪D与辅助电流传感器B连接,受电弓电流传感器B、制动电流传感器D和辅助电流传感器B测量记录MP2内的电流信息。
能耗记录仪B与制动电流传感器B通过数据线连接,能耗记录仪C与制动电流传感器C通过数据线连接,制动电流传感器B和制动电流传感器C用以测量M1,M2内的制动电流信息。
能耗记录仪A、能耗记录仪B、能耗记录仪C和能耗记录仪D结构完全相同,能耗记录仪通过测量受电弓、辅助变流器、制动电阻等设备运行时的电压与电流信号,计算出各个设备的运行实时功率,并进行各个设备的能耗累计。
受电弓电压传感器A和受电弓电压传感器B选用LEM公司的铁路应用的闭环电压传感器,检测DC1500V输入电压。
受电弓电流传感器A和受电弓电流传感器B选用LEM公司的铁路应用的闭环霍尔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的精度不低于0.5R,电流传感器检测受电弓输入电流,制动电流传感器检测制动电阻工作电流,辅助电流传感器检测辅助逆变器输入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万松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万松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844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