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内饰件涂印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42854.8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14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英;孙延双;任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常春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6/06 | 分类号: | B65H16/06;B65H23/26;B65H18/10;B65H18/02;B65H41/00;B41F1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东丽区自贸试验区(空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烫印膜 加热模块 固定装置 剥离杆 收放卷装置 涂印设备 龙门架 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 汽车内饰件 剥离机构 驱动气缸 褶皱 方向水平 固定设置 平整状态 水平设置 内饰件 上表面 固接 收卷 下端 垂直 脱离 移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印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涂印设备,包括机架、龙门架、加热模块、驱动气缸、收放卷装置和固定装置,加热模块位于龙门架下方并且与驱动气缸的下端固接,固定装置设置在机架的上表面且位于加热模块的正下方,收放卷装置固定设置在龙门架上,收放卷装置上设置有烫印膜卷,烫印膜卷上烫印膜经过加热模块和固定装置之间,机架上设置有剥离机构,剥离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剥离杆和驱动器,剥离杆的高度位于加热模块和固定装置之间,驱动器设置在机架上且能够带动剥离杆沿垂直于剥离杆的方向水平移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烫印膜在脱离内饰件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褶皱的问题,保证了收卷烫印膜的时候烫印膜不受外力从而保持平整状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印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涂印设备。
背景技术
在汽车内饰件经过加工之后,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汽车内饰件的表边处理一般是在内饰件的表面热印一层高分子材料,提高内饰件的表面质量,增强耐磨性能等。热印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热烫印机,热烫印机中包括加热模块、烫印膜和收放卷装置,烫印膜的膜卷设置在收放卷装置上,通过收放卷装置对烫印膜进行收卷和放卷,在烫印时烫印膜位于内饰件和加热模块之间,通过下压加热模块将烫印膜上的高分子材料烫印在内饰件的表面上。
其不足之处在于,加热模块将烫印膜加热使烫印膜上的高分子材料烫印在内饰件表面之后,由于受热和受压,烫印膜与内饰件的表面会产生粘附,这时通常会直接启动收放卷装置,通过收放卷装置带动烫印膜移动,从而使两者脱离,但这样烫印膜在脱离内饰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受力不均匀的作用而在收卷的时候发生褶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涂印设备,解决了烫印膜在脱离内饰件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褶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汽车内饰件涂印设备,包括机架、龙门架、加热模块、驱动气缸、收放卷装置和固定装置,机架放置在地面上,龙门架固定在机架上方,驱动气缸竖直设置并且固定在龙门架上,加热模块位于龙门架下方并且与驱动气缸的下端固接,固定装置设置在机架的上表面且位于加热模块的正下方,收放卷装置固定设置在龙门架上,收放卷装置上设置有烫印膜卷,烫印膜卷上烫印膜经过加热模块和固定装置之间,机架上设置有剥离机构,剥离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剥离杆和驱动器,剥离杆的高度位于加热模块和固定装置之间,驱动器设置在机架上且能够带动剥离杆沿垂直于剥离杆的方向水平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在内饰件上烫印时,启动驱动气缸,驱动气缸推动加热模块向下移动,将烫印膜加热烫印在固定在固定装置上的内饰件上,烫印完成之后驱动气缸收缩带动加热模块上提;启动驱动器,驱动器带动剥离杆水平移动,将烫印膜从内饰件上剥离,之后再启动收放卷装置对烫印膜进行收卷,保证了收卷烫印膜的时候烫印膜不受外力从而保持平整状态。
较佳地,驱动器为电机、链条、驱动链轮和辅助链轮,电机固定在剥离杆一端的机架上,驱动链轮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辅助链轮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并且与驱动链轮处于同一水平面,链条的两端分别固接在剥离杆端部的两侧并且链条与剥离杆形成闭环,链条与驱动链轮和辅助链轮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转动带动驱动链轮转动,从而带动链条和辅助链轮转动,进而带动剥离杆移动,实现驱动剥离杆水平移动,并且驱动器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也便于维修。
较佳地,剥离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滑轨,机架上设置有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剥离杆通过与机架滑动连接,能够增强剥离杆水平移动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常春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常春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428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