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电控制变排量双向伺服泵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92316.X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96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苗克非;刘会祥;冯伟;苏静静;李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B1/32 | 分类号: | F04B1/32;F04B1/2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李晶尧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壁 斜盘 传动齿轮 伺服电机 柱塞组件 转子组件 滚珠丝杠轴 滚珠丝杠 机电控制 壳体内部 双向伺服 水平固定 变排量 壳体 螺母 本实用新型 一体化设计 机电伺服 控制电机 控制方式 螺母套装 排量控制 输出方向 伺服系统 主轴水平 主轴中部 泵排量 容积式 输出轴 底端 精细 | ||
一种机电控制变排量双向伺服泵,涉及容积式伺服系统领域;包括主轴、斜盘、转子组件、壳体、螺母、伺服电机、传动齿轮、滚珠丝杠、连杆和柱塞组件;主轴水平固定安装在壳体的中部;转子组件套装在主轴的外壁;斜盘套装在主轴中部的外壁;柱塞组件的一端与斜盘连接,柱塞组件的另一端与转子组件固定连接;滚珠丝杠水平固定在壳体内部顶端;螺母套装在滚珠丝杠轴向一端的外壁;传动齿轮套装在滚珠丝杠轴向一端的外壁;伺服电机水平固定设置在壳体内部底端;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齿轮连接;本实用新型排量控制采用机电伺服带动泵斜盘的控制方式,控制电机和泵采用一体化设计,可以实现对泵排量和输出方向的精细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积式伺服系统领域,特别是一种机电控制变排量双向伺服泵。
背景技术
在容积式伺服系统中,控制核心单元为伺服泵,通常可通过控制定排量泵的转速和方向,来实现伺服系统的控制。然而在伺服泵的驱动机为不可变速(如恒速液动马达)的泵控伺服系统中,为满足对泵的输出流量和方向进行精细控制,只能通过控制泵的排量来实现,目前没有相关实现对排量进行控制的控制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机电控制变排量双向伺服泵,排量控制采用机电伺服带动泵斜盘的控制方式,控制电机和泵采用一体化设计,可以实现对泵排量和输出方向的精细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机电控制变排量双向伺服泵,包括主轴、斜盘、转子组件、壳体、螺母、伺服电机、传动齿轮、滚珠丝杠、连杆和柱塞组件;其中,壳体为内部设置有中空腔体的框架结构;主轴水平固定安装在壳体的中部;转子组件套装在主轴的外壁;斜盘套装在主轴中部的外壁;柱塞组件水平放置,且柱塞组件的一端与斜盘连接,柱塞组件的另一端与转子组件固定连接;滚珠丝杠水平固定在壳体内部顶端;螺母套装在滚珠丝杠轴向一端的外壁;连杆的一端与螺母固定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斜盘连接;传动齿轮套装在滚珠丝杠轴向一端的外壁;伺服电机水平固定设置在壳体内部底端;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齿轮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机电控制变排量双向伺服泵,所述双向伺服液压泵还包括滑靴;斜盘指向柱塞组件的侧面设置有圆柱形凹槽;滑靴安装在斜盘的凹槽内;柱塞组件与滑靴固定连接;滑靴实现在斜盘凹槽内回转滑动。
在上述的一种机电控制变排量双向伺服泵,所述滚珠丝杠为细长杆状结构;轴向长度为85-95mm。
在上述的一种机电控制变排量双向伺服泵,所述传动齿轮包括大齿轮、小齿轮和过渡齿轮;大齿轮、过渡齿轮和小齿轮从上至下依次竖直啮合;大齿轮与小齿轮的传动比为2.5:1。
在上述的一种机电控制变排量双向伺服泵,所述大齿轮套装在滚珠丝杠的外壁;小齿轮套装在伺服电机输出轴的外壁,实现滚珠丝杠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旋转。
在上述的一种机电控制变排量双向伺服泵,所述滚珠丝杠的外壁和螺母的内壁均设置有螺纹;滚珠丝杠和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实现滚珠丝杠转动带动螺母沿水平轴向往复移动;螺母沿水平轴向移动的距离为30mm。
在上述的一种机电控制变排量双向伺服泵,所述斜盘通过连杆与螺母连接,在螺母水平往复运动的带动下,实现斜盘沿主轴轴向的摆动;实现对斜盘倾斜角度的控制。
在上述的一种机电控制变排量双向伺服泵,所述斜盘的摆动范围为与竖直方向夹角-18°-18°。
在上述的一种机电控制变排量双向伺服泵,所述伺服电机的转速为 9000r/min。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高集成化设计技术,将控制伺服电机、变量机构与液压泵本体一体化设计,共用壳体,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布局,简化结构和重量,结构设计高度集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923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阻尼槽主动配流结构
- 下一篇:隔膜泵入口缓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