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激光测量的物体变形量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15709.8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7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朱金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港澄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4 | 代理人: | 马丽丽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体变形 被测物体 激光测量 量检测 变形量检测系统 光电转换单元 本实用新型 光带 信号分析处理单元 按键输入单元 激光发射单元 信号调理单元 变化量计算 存储单元 光线投射 聚光单元 滤光单元 匀光单元 形变 垂直的 量测量 投射 挡住 存储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测量的物体变形量检测系统,所述变形量检测系统包括激光发射单元、匀光单元、滤光单元、聚光单元、光电转换单元、信号调理单元、信号分析处理单元、存储单元、显示单元和按键输入单元;所述变形量检测系统将光带投射到与被测物体轮廓垂直的位置,使所述光带一部分光线被所述被测物体挡住,另一部分光线投射到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输出电信号,根据所述电信号的变化量计算出所述被测物体形变大小,并进行存储和显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激光测量的物体变形量检测系统,提高了物体变形量测量的准确性和抗干扰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激光测量的物体变形量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测量的精度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光电检测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稳定性高等特点,能够满足人们对现代检测技术的要求与发展方向,因此光电检测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高的重视。
随着光电检测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测量物体变形量的方法已经被淘汰,而是将光电检测技术应用到物体变形量的测量当中。目前,人们常用的方法包括:光纤光栅法、光干涉法、数字散斑法等。其中光纤光栅法属于接触测量,将光栅片粘贴在被测物表面进行测量,容易因为操作人员操作不当而带来测量误差,测量效率低;而光干涉法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数字散斑法硬件成本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光电检测技术的物体变形量的测量,提高了物体变形量测量的准确性和抗干扰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激光测量的物体变形量检测系统,提高了物体变形量测量的准确性和抗干扰性。
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基于激光测量的物体变形量检测系统,所述变形量检测系统包括激光发射单元、匀光单元、滤光单元、聚光单元、光电转换单元、信号调理单元、信号分析处理单元、存储单元、显示单元和按键输入单元,所述激光发射单元与所述匀光单元通过光纤连接,所述光电转换单元与所述信号调理单元、所述信号分析处理单元顺序连接,所述信号分析处理单元还分别与所述显示单元、所述存储单元、所述按键输入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变形量检测系统将光带投射到与被测物体轮廓垂直的位置,使所述光带一部分光线被所述被测物体挡住,另一部分光线投射到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输出电信号,根据所述电信号的变化量计算出所述被测物体形变大小,并进行存储和显示。
所述激光发射单元采用半导体激光器,波长为638nm,能够连续工作,功率不稳定性小于3%;所述光纤采用多模方形光纤。
所述匀光单元采用单透镜对光信号进行准直匀光处理,输出能量均匀的光带;所述单透镜焦距为为10mm,并在表面增涂覆了透膜,提高了所述单透镜的透过率,减小光能量损失。
所述滤光单元采用滤光片滤除射入光带中的干扰光线,能够保证所需要的波长的光线透过,又能够屏蔽自然光;所述滤光片选择中心波长与所述半导体激光器波长一致。
所述聚光单元采用平凸透镜对射入光带进行聚光处理;所述半导体激光器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安装在所述平凸透镜的焦平面上。
所述光电转换单元采用PN型硅光二极管进行光电转换,输出电流信号。
所述信号调理单元包括信号转换模块、信号放大模块和A/D转换模块,通过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通过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通过所述 A/D转换模块进行A/D转换,并通过所述存储单元进行存储。
所述按键输入单元结合所述存储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完成参数设置和历史数据查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激光测量的物体变形量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激光测量的物体变形量检测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157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