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布式动力垂直起降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38017.5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5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军;罗竑;梁斌;李善勋;吴海杰;陈文芳;韩晋平;张吉林;林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希德防务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9/00 | 分类号: | B64C29/00;B64C3/32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张文宣 |
地址: | 330052 江西省南昌市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尾 机翼 起落架 机身 分布式动力系统 本实用新型 分布式动力 动力系统 对称固定 转动连接 垂直 鸭翼 进气道 机动性能 均匀设置 抗风能力 上下对称 升力特性 依次设置 方向舵 侧壁 副翼 襟翼 梢部 尾座 左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动力垂直起降无人机,包括机翼、垂尾动力系统、垂尾起落架、垂尾、机翼起落架、机身、鸭翼、进气道和机翼分布式动力系统,所述机翼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机身右端的前后两侧,所述机翼右端由外到内依次转动连接有副翼和襟翼,所述机翼右端设置有机翼起落架,所述机翼左端均匀设置有机翼分布式动力系统,所述鸭翼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机身左端的侧壁上,所述垂尾上下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机身的右端,所述垂尾的梢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垂尾动力系统及垂尾起落架,所述垂尾的右端转动连接有方向舵,本实用新型不仅拥有尾座式垂直起降无人机的优点,便于控制机动性能高,而且提高了升力特性和抗风能力,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布式动力垂直起降无人机。
背景技术
常见的无人机主要分为固定翼无人机和旋翼无人机。其中固定翼无人机具有飞行速度快、飞行高度高、巡航时间长等优点,但在起飞和降落时往往需要跑道,或通过辅助装置发射和降落,因而其应用范围有一定限制。旋翼无人机最大的优势在于可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并且具有很好的低速机动性能,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是效率低,飞行速度慢以及巡航时间短。由此可见,两种形式的无人机各有其优缺点。随着无人机的快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人们对无人机的起降、速度以及航时等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应运而生。
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既具有固定翼无人机飞行速度快、飞行高度高、巡航时间长等优点,又具有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的能力,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正在被普遍关注和广泛研究。当前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主要有多旋翼结合固定翼式、倾转旋翼式和尾座式三种形式。多旋翼结合固定翼式最为简单,直接在固定翼无人机上加装旋翼系统为无人机提供垂直动力,以此来实现固定翼无人机的垂直起降和悬停能力,其最大的缺陷是,一旦无人机转为平飞,旋翼系统将停止工作,成为无人机额外背负的重量;倾转旋翼式是通过可倾转的旋翼在不同姿态下为无人机提供垂直动力或水平动力,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倾转过程控制难度大、可靠性低;尾座式无人机是一种机尾坐地机头朝上的无人机,起飞时,在动力系统升力作用下垂直起飞,在到达一定高度和速度时通过不断拉低机头使无人机转为平飞,降落时,通过拉高机头爬升使机头朝上,然后控制动力系统减小升力使无人机垂直降落。
综上所述,尾座式无人机结合了固定翼无人机和旋翼无人机的优点,同时又不存在背负额外重量的问题,也无需做复杂的倾转过程控制,但是当下尾座式垂直起降无人机也存在不小的问题,主要是在垂直飞行和过渡飞行模式下,飞行速度较慢,从而导致舵面操纵效率低,同时操纵性、抗风性及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布式动力垂直起降无人机,不仅拥有尾座式垂直起降无人机的优点,便于控制机动性能高,而且提高了升力特性和抗风能力,安全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希德防务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希德防务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380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高楼消防飞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