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维固态面阵激光雷达标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56383.3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4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宋萍;翟亚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7/06 | 分类号: | G01S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爱英;郭德忠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雷达 标定 标定装置 面阵 三维 本实用新型 远距离 长方体外壳 激光发射 圆柱形筒 标定板 传统的 延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维固态面阵激光雷达标定装置,能够快速实现高精度远距离的激光雷达标定,并且标定装置小型化。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固态面阵激光雷达标定装置,通过包括长方体外壳、一个圆柱形筒以及一个白色标定板,在有限的标定空间下通过设定不同的激光发射延时时间来模拟不同的标定距离,实现激光雷达在不同距离下的标定,解决了目前传统的标定装置体积大、标定复杂以及成本高的问题,能够实现快速小型化高精度远距离的激光雷达标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激光雷达标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固态面阵激光雷达标定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雷达是通过发射激光和接收激光来进行测距的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光源驱动模块驱动光发射器发出光信号,该光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即被反射和散射,光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或散射的光信号后,信号处理模块对发射光和接收光进行比较,作适当处理后,获得雷达到障碍物的相对距离。
激光雷达在正常使用之前需要对不同距离进行标定,传统的标定方式是通过比较不同距离下的实际值和激光雷达所测值来进行标定,随着三维固态面阵激光雷达的出现,这种标定方法的效率非常低,很难满足需求。
对于三维固态面阵激光雷达,现有的标定方法通常是在一个超大的、空旷的、异物少的房间内,在不同距离下移动一块大面积、平整、白色的标定板,对实际值和激光雷达所测值进行比较后,拟合相应的补偿曲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该补偿曲线用于激光雷达不同距离的测量。现有的三维固态面阵激光雷达标定方法对标定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在标定过程中需要人为移动标定板,且对标定板的设计、放置以及与激光雷达之间的距离有较高的精度要求,因此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维固态面阵激光雷达标定装置,能够快速实现高精度远距离的激光雷达标定,并且标定装置小型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维固态面阵激光雷达标定装置,对三维固态面阵激光雷达进行标定,包括长方体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内部的白色标定板和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筒;
其中所述外壳和圆柱形筒的内表面均为黑色不反光材料;
白色标定板和圆柱形筒分别安装在外壳的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圆柱形筒的安装端面上还设一个开口,用于让激光发射单元发射激光进入壳体;
所述圆柱形筒的开口和所在端面的另一开口分别对应激光雷达的激光接收单元与激光发射单元。
其中,所述圆柱形筒的长度d1满足:
其中d为长方体外壳的长度,D为圆柱形筒的外径,hc为激光雷达的激光接收单元的长度,h为激光雷达的激光发射单元中心到激光接收单元底部的距离。
其中,所述三维固态面阵激光雷达包括激光发射单元、激光接收单元、控制单元、数据处理单元以及存储单元,其中激光发射单元用于发射激光,激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回波信号;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激光发射单元发射不同时延的激光,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处理回波信号、解算激光雷达和目标的相对距离,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激光雷达标定结果。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固态面阵激光雷达标定装置,通过包括长方体外壳、一个圆柱形筒以及一个白色标定板,在有限的标定空间下通过设定不同的激光发射延时时间来模拟不同的标定距离,实现激光雷达在不同距离下的标定,解决了目前传统的标定装置体积大、标定复杂以及成本高的问题,能够实现快速小型化高精度远距离的激光雷达标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维固态面阵激光雷达标定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维固态面阵激光雷达标定装置结构拆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563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