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高活性蛋白、低乳糖牛奶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34190.5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6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邱全国;武长安;肖松林;邱全伟;姜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连接流体分离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9/15 | 分类号: | A23C9/15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3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活性 蛋白 乳糖 牛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高活性蛋白、低乳糖牛奶的系统,包括离心系统、乳清与络蛋白分离系统、乳清蛋白与乳糖分离系统和均质系统,离心系统和乳清与络蛋白分离系统连接,乳清与络蛋白分离系统分别和乳清蛋白与乳糖分离系统连接,乳清蛋白与乳糖分离系统和均质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在常温下进行操作,避免了蛋白质的变性,并实现了连续性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制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高活性蛋白、低乳糖牛奶的系统。
背景技术
牛奶的组成中87%是水,13%是乳固体。而在乳固体中27%是乳蛋白质,乳蛋白质中只有20%是乳清蛋白,其余80%都是酪蛋白,因此乳清蛋白在牛奶中的含量仅为0.7%。乳清蛋白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乳铁蛋白,但乳铁蛋白经巴氏杀菌将变性成对人体有害的糠氨酸。
另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乳糖,其含量为4.8%左右。正常情况下,乳糖可在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的乳糖酶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后被吸收而进入血液。但世界上很多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症现象,他们如果一次摄入较多乳糖,乳糖不能及时被消化吸收。乳糖就进入结肠后被肠道细菌分解。产生大量乳酸、甲酸等短链脂肪酸和氢气,造成渗透压升高,使肠腔中的水分增多,引起腹胀、肠鸣、肠绞痛直至发生腹泻等症状.我们称之为乳糖不耐症。据调查。在亚洲、非洲、特别是我国人群中,大约8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症症状m。乳糖不耐症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乳制品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一些大部分企业是用β-半乳糖苷酶水解牛奶中的乳糖来制备低乳搪牛奶的工艺。将β-半乳搪苷酶添加到巴氏杀茵牛奶中,当酶的添加量为2000NLU/L时。在4℃储存,乳糖水解率达到70%以上所需的时间为12小时。在无菌条件下,将β-半乳耱苷酶添加到UHT奶中,当酶的用量为750、500、250NLU/L时,在常温储存一周,乳糖水解率均达到90%以上。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用乳糖酶将牛奶中的乳糖水解,制成低乳糖牛奶。如申请号200710021897.6种低乳糖奶的生产方法,发明涉及种低乳糖奶的生产方法,它通过乳糖酶对乳糖进行水解,把大部分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用这种牛奶制成的消毒奶,含乳糖含量很低,所以叫低乳糖奶,适用乳糖不耐症的人喝。但其中含有多量葡萄糖,糖尿病人是不能喝的。并且,现今各企业需要水解系统去支撑产品的生产,所以工厂的设备投入也比较高。由于水解的充分需要段时间,后续的加工工艺要等待段时间才能继续,产品的传统生产并不是连续性的而是间歇性的生产,这种间歇性生产对于工厂的设备投资增加、利用率都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产高活性蛋白、低乳糖牛奶的系统。
具体的,一种生产高活性蛋白、低乳糖牛奶的系统,包括离心系统、乳清与络蛋白分离系统、乳清蛋白与乳糖分离系统和均质系统,离心系统和乳清与络蛋白分离系统连接,乳清与络蛋白分离系统分别和乳清蛋白与乳糖分离系统连接,乳清蛋白与乳糖分离系统和均质系统连接。
该生产系统还包括:乳糖与单糖及盐分离系统和反渗透浓缩系统,乳糖与单糖及盐分离系统和乳清蛋白与乳糖分离系统连接,反渗透浓缩系统和乳糖与单糖及盐分离系统连接。
所述的离心系统为蝶式离心机,均质系统为均质机。
所述的乳清与络蛋白分离系统、乳清蛋白与乳糖分离系统和乳糖与单糖及盐分离系统均采用卷式膜元件。
所述的卷式膜元件,包括隔离层和支撑体,隔离层与多个支撑体为一体式结构,多个支撑体均匀设置在隔离层的两侧,隔离层两侧的支撑体位置错开;一体成型的隔离层和支撑体位于相邻两层膜片之间,支撑体的顶面与膜片粘接固定,隔离层的长度与膜片的长度相等;膜片、隔离层和相邻两个支撑体形成一个流体通道;
所述的流体通道为梯形结构,流体通道靠近膜片的边长b的长度范围为2.0-3.0mm,流体通道靠近隔离层的边长a的长度范围为1.5-2.5mm,梯形结构的流体通道的上下边距c的长度范围为1.0-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连接流体分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连接流体分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341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油量且能分开倒油煎制食物的煎锅
- 下一篇:一种儿科用降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