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撬导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滑撬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49471.8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65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郭辉;孙夏露;周正川;高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昌兴(洛阳)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3/00 | 分类号: | C25D13/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启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4 | 代理人: | 吴楠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中国(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板 滑撬 导电装置 导电体 弹性板支撑 支撑横梁 支撑 上表面 车身 电泳涂装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 导电接触 导电状态 电泳涂装 固定设置 倾斜顶端 倾斜设置 限位部件 支撑底架 车体 底端 下挠 压下 中压 汽车 稳固 阻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撬导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滑撬,滑撬导电装置包括支撑底架、支撑横梁、弹性板、弹性板支撑块、导电体支撑块和车体限位部件。本滑撬导电装置由于设有倾斜设置的弹性板,且弹性板的倾斜底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横梁的上表面上、导电体支撑块固定设置在弹性板的倾斜顶端,弹性板与支撑横梁的上表面之间还设有弹性板支撑块,因此汽车电泳涂装过程中压接在滑撬导电装置的导电体支撑块上的车身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将弹性板压下,弹性板在弹性板支撑块的阻挡作用下弯曲下挠产生足够的弹力将导电体支撑块紧紧地压接在车身的接触面上形成稳固的导电状态,进而实现避免导电接触不良的问题,特别适用于汽车电泳涂装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装置及滑撬,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汽车电泳涂装生产线的滑撬导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滑撬,属于电泳涂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泳涂装是利用外加电场使悬浮于电泳液中的颜料和树脂等微粒定向迁移并沉积于电极之一的基底表面的涂装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涂膜形成方法,是对水性涂料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施工工艺。电泳涂装具有水溶性、无毒、易于自动化控制等特点,在汽车、建材、五金、家电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行的汽车电泳涂装生产线通常采用滑橇式输送系统,滑橇是安置车体、并考虑其输送物件的特点而设计的构件,为使输送机能通过宽度较小的空间,滑橇内侧可装置导向装置。橇体主架一般采用型材焊接而成,也有螺接橇体应用,滑橇的上部可按照车体的特点而设置。
现行汽车电泳涂装工艺是车身作为电极之一,在电泳涂装过程中,通过锁紧支撑销或锁紧钩将车身锁紧在载体滑撬或吊具滑撬上、同时接触导电,在电压作用下,带电荷的涂料离子移动,并与车身表面所产生的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车身表面。电泳涂装过程中,车身需按照预先设计的轨迹和动作运行(如上下坡、进出槽体等)、并且车身要克服电泳液的浮力。为使导电性良好,这就要求车身必须紧密锁紧在电泳滑撬或吊具滑撬上。但由于制作误差,同时锁紧销长期磨损导致与车身孔产生明显间隙以及电泳液的浮力等因素的影响,车身与输送设备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晃动甚至脱离、错位从而导致产生间隙接触不良,导电不能连续、无法电泳、或车身漆膜质量差,甚至产生打火击穿车身接触面的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撬导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滑撬,能够有效保证车身与滑撬的紧密接触、进而实现避免导电接触不良的问题,特别适用于汽车电泳涂装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滑撬导电装置包括支撑底架、支撑横梁、弹性板、弹性板支撑块、导电体支撑块和车体限位部件;
所述的支撑横梁水平固定架设在支撑底架的顶部;
所述的弹性板支撑块固定安装在支撑横梁的上表面上;
所述的弹性板倾斜设置,弹性板的倾斜底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横梁的上表面上、且弹性板支撑块设置在弹性板与支撑横梁的上表面之间;
所述的导电体支撑块固定设置在弹性板的倾斜顶端;
所述的车体限位部件竖直方向安装设置为多件、且车体限位部件的安装底平面与支撑横梁的上表面平齐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弹性板支撑块是楔形结构、且楔形斜面的倾斜方向与弹性板的倾斜方向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弹性板的倾斜底端通过弹性板支撑块固定安装在支撑横梁的上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滑撬导电装置的支撑横梁上还固定设有弹性板限位部件,弹性板限位部件相对于弹性板支撑块位于远离弹性板的倾斜底端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弹性板限位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弹性板限位部件是套接在弹性板上的门形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昌兴(洛阳)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汽昌兴(洛阳)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494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硬质阳极氧化的风管夹具
- 下一篇:发盖支撑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