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车载充电装置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92310.7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0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范志航;黄建;方朋威;窦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贾东东 |
地址: | 45006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充电装置 极板 转动支承结构 安装架 受电弓 车体顶部 充电操作 转动调整 车体 转动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 电动车辆 充电桩 导电 连通 驱动 协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车载充电装置的车辆,包括车体,车体顶部设有车载充电装置,车载充电装置包括安装于车体顶部的转动支承结构,转动支承结构上设有极板安装架,车载充电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极板安装架通过转动支承结构相对车体转动调整的转动驱动机构,所述极板安装架上设有用于与地面充电桩上的地面受电弓对应导电连通以进行充电操作的车载极板。车载充电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车载极板的转动调整,协调车载极板与相应车辆的倾斜角度,进而适应不同类型的受电弓,有效提高车载充电装置对应不同受电弓的适应性,方便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车载充电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车辆的普及推广,以及市场对车辆充电快速化的要求,大电流快速充电接口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充电自动化、智能化及多样性,已经成为产品亮点。但是,充电接口多样化发展,也造成不同车企充电接口的差异,彼此之间兼容性较差。
现有电动车辆的充电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充电桩,充电桩包括立柱101和通过伸缩架102对应悬吊装配有的受电弓103,充电系统还包括固设在车辆105顶部的车载充电装置104,车载充电装置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通过绝缘子109固定安装在车辆上的底座支架110,底座支架110上通过支撑立柱108固定安装有极板安装架107,极板安装架107上固设有相应的车载极板106,车载极板用于与受电弓上的受电极板对应连通,实现充电操作。这种充电系统较为常见,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311147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所公开的充电系统。
实际上,从目前市场调研来看,不同车企生产的车辆上的车载充电装置并不相同,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车载极板长度以及车载极板相对于车辆的摆放角度,使得不同车辆的极板长度及摆放角度存在较大差异,对应地面充电桩上的地面受电弓也各有特色,单个车辆上的车载充电装置不容易与其他车企配套的地面受电弓对接充电,电动车辆充电较为不便,限制相关电动车辆在市场上的普及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性较好的带车载充电装置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于车辆上的车载充电装置不容易与不同角度的受电弓配合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车载充电装置的车辆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车载充电装置的车辆,包括车体,车体顶部设有车载充电装置,车载充电装置包括安装于车体顶部的转动支承结构,转动支承结构上设有极板安装架,车载充电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极板安装架通过转动支承结构相对车体转动调整的转动驱动机构,所述极板安装架上设有用于与地面充电桩上的地面受电弓对应导电连通以进行充电操作的车载极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车载充电装置的车辆中,可通过车载极板的转动调整,协调车载极板在相应车体上的摆放角度,进而适应不同类型的受电弓,有效改善车载充电装置对应不同受电弓的适应性,提高通用性,方便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所述转动支承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车体上的固定底座及通过轴承结构转动装配在所述固定底座上的转台,所述极板安装架固设在所述转台上。转动支承结构包括固定底座及转台,整体结构简单,生产制作成本低。
所述极板安装架为框架结构。在轻量化设计理念下,采用框架结构可减轻车载充电装置的整体重量。
车载充电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车体上的底座支架,所述转动支承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支架上。利用底座支架方便实现车载充电装置的预装,也方便将其固定安装在车体上。
所述车载极板可直线往复移动地装配于极板安装架上,车载充电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车载极板移动调整至与地面受电弓上的受电弓极板对应位置处的移动驱动机构。车载极板可直线往复移动地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移动驱动机构驱动调整车载极板的位置,以使其与相应受电弓极板位置对应,进一步地改善车载充电装置的通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923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充电用车载充电装置
- 下一篇:具有车载汇流装置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