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优化密集排布液压油缸连接油路的转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20777.8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2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梁富;何炽灵;林显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82 | 分类号: | B29C45/82;F15B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任毅 |
地址: | 5102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接板 输油管道 连接油缸 连接油路 密集排布 液压回路 液压油缸 转接结构 油缸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 定模套板 冷却通道 油路通道 安装槽 进油口 爆裂 油管 插芯 抽芯 定模 油缸 走线 优化 变形 承载 维护 | ||
1.一种优化密集排布液压油缸连接油路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状的转接板,转接板包括水平放置的横板(32)和竖直放置的竖板(31),所述转接板内设有若干条独立的油路通道,每条油路通道均具有进油口(41)和至少两个出油口(42),所述进油口(41)位于竖板(31)朝外的一侧,所述出油口(42)位于横板(32)朝上的一侧,所述转接板内还设有用于通入冷却水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入口(43)和冷却通道出口(44)均位于横板(3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密集排布液压油缸连接油路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包括左托板(5)、中间托板(6)和右托板(7),左托板(5)和右托板(7)分别位于中间托板(6)的左右两侧,此时冷却通道设置一条且顺序贯穿左托板(5)、中间托板(6)和右托板(7),油路通道分为抽芯液压回路和插芯液压回路,抽芯液压回路和插芯液压回路在横板(32)内有部分路线处于不同高度以便相互错开,冷却通道在横板(32)内处于抽芯液压回路和插芯液压回路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优化密集排布液压油缸连接油路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托板(5)和右托板(7)内均设置有一条抽芯液压回路和一条插芯液压回路,抽芯液压回路和插芯液压回路均具有一个进油口(41)和两个出油口(42),抽芯液压回路在竖板(31)内向下延伸然后在横板(32)内水平延伸,接着抽芯液压回路在横板(32)内向上延伸出分支并形成出油口(42),插芯液压回路在竖板(31)内向下延伸然后在横板(32)内水平延伸,接着插芯液压回路在横板(32)内向上延伸出分支并形成出油口(42);
所述中间托板(6)内设置有三条抽芯液压回路和三条插芯液压回路,抽芯液压回路和插芯液压回路均具有一个进油口(41)和两个出油口(42),抽芯液压回路在竖板(31)内向下延伸然后在横板(32)内水平延伸,接着抽芯液压回路在横板(32)内向上延伸出分支并形成出油口(42),插芯液压回路在竖板(31)内向下延伸然后在横板(32)内水平延伸,接着插芯液压回路在横板(32)内向上延伸出分支并形成出油口(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优化密集排布液压油缸连接油路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的横板(32)上设有若干个便于安装油缸(9)的连接孔(2),油路通道和冷却通道均避开连接孔(2)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优化密集排布液压油缸连接油路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左托板(5)上具有两个连接孔(2),中间托板(6)上具有六个连接孔(2),右托板(7)上具有两个连接孔(2),十个连接孔(2)分成两排五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优化密集排布液压油缸连接油路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托板(5)内的冷却通道从转接板的正面进入然后绕连接孔(2)分布,冷却通道穿出横板(32)的侧面,通过外界的过渡管道(8)再折回进入横板(32)中,冷却通道再次绕另一个连接孔(2)分布,然后延伸到竖板(31);
所述中间托板(6)内的冷却通道入口位于竖板(31)上,左托板(5)的冷却通道通过外界的过渡管道(8)连通到中间托板(6),冷却通道沿竖板(31)向下延伸,然后在横板(32)中分岔出两条分别围绕上下两排连接孔(2)的支道,两条支道最后汇合成冷却通道延伸至竖板(31)并穿出;
所述右托板(7)内的冷却通道入口位于竖板(31)上,中间托板(6)的冷却通道通过外界的过渡通道连接到右托板(7),冷却通道沿竖板(31)向下延伸,到达横板(32)之后围绕连接孔(2)分布,冷却通道穿出右托板(7)的侧面然后通过过渡通道折返进入横板(32)中,再次围绕另一个连接孔(2)分布,冷却通道最后从转接板的正面穿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2077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机动模板中心高度调节结构
- 下一篇:一种注塑机安全门防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