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空气动力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43125.6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47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臧瑞斌;苏生;李进;黄晔;王恩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玻璃钢造船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1/14 | 分类号: | B63H21/14;B63H25/38;B63B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聚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9 | 代理人: | 王婷婷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舵叶 涵道 传动系统 新型空气 动力艇 螺旋桨 机舱 传动配合 动力系统 转向系统 减速机 船体 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 可转动设置 螺旋桨主轴 螺旋桨转动 驱动 成对设置 对称设置 固定设置 同步转向 尾部设置 主轴传动 延长线 圆筒状 伸入 尾端 封闭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空气动力艇,该新型空气动力艇包括船体、推进转向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船体的尾部设置封闭的机舱,推进转向系统包括螺旋桨、圆筒状的涵道、成对设置的舵叶、连杆,涵道固定设置在机舱的顶部,螺旋桨置于涵道内,动力系统包括传动配合的发动机和减速机,传动系统的一端伸入机舱内与减速机传动配合,传动系统的另一端与螺旋桨的主轴传动配合,以使发动机可驱动螺旋桨转动;舵叶可转动设置在涵道的尾端,且舵叶对称设置于螺旋桨主轴的延长线的两侧,相邻的舵叶之间设置连杆,以使连杆可驱动相邻的舵叶同步转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空气动力艇。
背景技术
空气动力艇(Airboat)也可以译为空气推进艇或空气螺旋桨快艇。空气动力艇一般是以内燃机为动力,驱动螺旋桨旋转产生行驶推动力,用操纵杆带动转向舵控制行进方向,其结构一般包括船体、操作舵、座椅、发动机、传动系统、螺旋桨、转向舵等;空气动力艇作为在水面或湿地区域运行的一种载运工具,在欧美的许多国家无论其设计、制造和应用都有着广泛的基础,特别是在救灾、救援、野外作业、探险、湿地勘察、环保作业和旅游观光等多个领域,可以在水面、雪地、冰面、沙漠、沼泽等多种常规车船不能行驶的环境中运行。
现有技术中,空气动力艇的发动机设置在船体尾端的甲板上,噪音较大,且存在异味,使用舒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环保高效的新型空气动力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空气动力艇,包括船体、推进转向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所述船体的尾部设置封闭的机舱,所述推进转向系统包括螺旋桨、圆筒状的涵道、成对设置的舵叶、连杆,所述涵道固定设置在所述机舱的顶部,所述螺旋桨置于所述涵道内,所述动力系统包括传动配合且置于所述机舱内的发动机和减速机,所述传动系统的一端伸入所述机舱内与所述减速机传动配合,所述传动系统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旋桨的主轴传动配合,以使所述发动机可驱动所述螺旋桨转动;所述舵叶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涵道的尾端,且所述舵叶对称设置于所述螺旋桨主轴的延长线的两侧,相邻的舵叶之间设置连杆,以使所述连杆可驱动相邻的舵叶同步转向。
进一步,所述舵叶包括舵叶夹片、舵轴、连接管、左硬质泡沫、右硬质泡沫,所述左硬质泡沫、右硬质泡沫固定设置在舵叶夹片的左右两侧,所述左硬质泡沫、右硬质泡沫的外侧壁涂覆玻璃钢覆层,所述舵轴竖直设置在所述舵叶夹片的尾端,该舵轴的底端与所述机舱转动配合,舵轴的顶端与所述涵道转动配合,所述连接管凸出设置在所述舵叶夹片的前端,连杆与所述连接管传动配合,以使所述连杆可带动舵叶同步绕舵轴转动。
进一步,所述舵叶的横向截面呈柳叶形设置,舵叶的侧面平滑过渡,两舵叶在涵道的尾端形成平滑过渡的流道,以提高舵效。
进一步,所述玻璃钢覆层包括包裹于所述左硬质泡沫、右硬质泡沫外侧的玻璃纤维和涂覆在所述玻璃纤维外侧的环氧树脂,使得舵叶的耐候性强,以适应极端的气候环境。
进一步,所述舵叶夹片为铝合金片,所述舵叶夹片上设置多个减重孔,以降低舵叶夹片、舵叶自重。
进一步,所述船体还包括驾驶舱、休息舱、首尖舱,所述首尖舱置于所述船体的前部,所述驾驶舱置于所述船体的中部,所述休息舱置于所述驾驶舱与所述首尖舱之间,所述休息舱内设置铺位,用于驾乘人员休息。
进一步,所述驾驶舱的顶部设置驾驶舱顶棚,所述休息舱的顶部设置休息舱顶棚,所述驾驶舱的前部设置前挡板,所述前挡板的顶端与所述驾驶舱顶棚固定相连,所述前挡板的底端与所述休息舱顶棚固定相连,所述前挡板的底端向内侧倾斜以使所述前挡板与所述休息舱顶棚之间的夹角不超过90°,便于扩大观察视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玻璃钢造船厂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玻璃钢造船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431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龙舟比赛用桨
- 下一篇:一种北斗渔船防抛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