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固定板及蓄电池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69473.0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9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润国;汤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4 | 分类号: | B60R16/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8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翻边 蓄电池托盘 蓄电池固定板 蓄电池 平板部 折弯部 蓄电池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 固定蓄电池 空气滤清器 一体成型 连接板 压板 发动机机舱 发动机线束 四边形结构 第二螺孔 电源线束 连成一体 安装孔 卡口 线束 整车 装配 零部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固定板,包括连成一体的蓄电池托盘和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两个空气滤清器安装孔;蓄电池托盘为四边形结构,蓄电池托盘相邻边上依次设有第二限位翻边、第一限位翻边和第三限位翻边,第二限位翻边、第一限位翻边和第三限位翻边均与蓄电池托盘一体成型,还公开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包括蓄电池固定板和蓄电池压板,蓄电池压板包括平板部和折弯部,平板部与折弯部一体成型;平板部上设有第二螺孔,用于与蓄电池托盘连接,折弯部上设有第二卡口,用于固定蓄电池;本实用新型既能很好的固定蓄电池,还能对发动机机舱线束、发动机线束、蓄电池电源线束、空气滤清器和ECU模块进行固定,减少整车零部件和装配时间,安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固定板及蓄电池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汽车电气设备的能量中心,其作用是供给发动机用电,当车辆准备发动时,蓄电池会放电给起动机提供电力,并由起动机带动飞轮、曲轴转动,从而发动车辆,在发动机供电不足或者未启动时为车内用电器如音响系统、照明系统等提供电源,当发动机开始正常供电之后,蓄电池则会收集并储存电能,以备日后使用。
蓄电池固定方式的可靠及牢固性直接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现有的蓄电池固定方式一般采用压杆或者紧固带将蓄电池固定在车架上,且随着人们对车型以及车辆内空间大小的要求逐渐提高,在同样大小的车辆偏向于空间较大的车辆,因此缩小蓄电池固定装置以及其他装置和零部件的大小以及所占用的空间,是亟待解决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蓄电池固定装置结构简单,且功能多样,既能对蓄电池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还能同时对发动机机舱线束、发动机线束、蓄电池电源线束、空气滤清器以及ECU模块进行固定,减少整车的零部件,装配时间,同时提升整车的保安防灾性能,大大节约了占用空间。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固定板,包括连成一体的蓄电池托盘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两个空气滤清器安装孔;
所述蓄电池托盘为四边形结构,所述蓄电池托盘相邻边上依次设有第二限位翻边、第一限位翻边和第三限位翻边,所述第二限位翻边、第一限位翻边和第三限位翻边均与所述蓄电池托盘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蓄电池托盘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蓄电池托盘一侧设有一“U”型豁口,两个所述空气滤清器安装孔分别设置所述“U”型豁口的开口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托盘上设有线束固定架和ECU固定架;
所述线束固定架包括第一线束固定架、第二线束固定架、第三线束固定架和第四线束固定架,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架、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架和所述第三线束固定架用于固定发动机机舱线束,所述第四线束固定架用于固定发动机线束;
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架和所述第三线束固定架均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蓄电池托盘一侧;
所述ECU固定架靠近蓄电池托盘一侧设有槽体,用于固定蓄电池,所述ECU固定架远离所述蓄电池托盘一侧还设有蓄电池电源线束固定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翻边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一卡口,用于固定蓄电池。
更进一步地,所述ECU固定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翻边外侧靠近所述第二限位翻边一端;
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限位翻边外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卡口设有三个。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架与所述第一限位翻边沿所述蓄电池托盘中心轴线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架和所述第三线束固定架与所述第二限位翻边外侧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694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