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75523.6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97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钟建强;吴志佳;罗培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0K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清华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部车身结构 主梁 本实用新型 新能源汽车 车身结构 动力电池 碰撞力 支撑梁 纵横交错 框架设置 梁架结构 传递 变形区 有效地 溃缩 内环 衰减 外围 | ||
1.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包括下部车身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车身结构(100)包括:
由若干纵横交错的主梁相互连接而成的第一框架(110);
由若干纵横交错的主梁相互连接而成的第二框架(120),所述第二框架(120)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110)的外围;
动力电池全部布置于所述第一框架(110)内,或者动力电池的主体部分布置于所述第一框架(110)内、剩余部分布置于所述第二框架(120)与所述第一框架(110)之间,布置动力电池的区域为电池保护区;
所述第二框架(120)与所述第一框架(110)之间连接有若干支撑梁,相邻的所述支撑梁与所述主梁之间形成传递碰撞力的多个溃缩变形区;
所述电池保护区比所述溃缩变形区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区的钢材的屈服强度不低于600Mpa,所述溃缩变形区的钢材的屈服强度不低于300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车身结构(100)还包括前地板(14)、后地板(15),所述第一框架(110)的主梁包括依次相连的中通道加强板(111)、左前纵梁(112)、后座椅下横梁(113)和右前纵梁(114),所述中通道加强板(111)横向连接于所述前地板(14)的下表面,所述后座椅下横梁(113)横向连接于所述后地板(15)前部的下表面,所述左前纵梁(112)和右前纵梁(114)纵向连接于所述中通道加强板(111)和所述后座椅下横梁(1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车身结构(100)还包括前围板(16),所述第二框架(120)的主梁包括依次相连的前围板加强横梁(121)、前围板左外加强板(122)、左门槛加强板(123)、后地板左边梁(124)、后地板下横梁(125)、后地板右边梁(126)、右门槛加强板(127)和前围板右外加强板(128);
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121)横向连接于所述前围板(16)的中部,所述前围板左外加强板(122)和前围板右外加强板(128)分别横向连接于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121)的两端;
所述后地板下横梁(125)横向连接于所述后地板(15)后部的下表面,所述后地板左边梁(124)纵向连接于所述左门槛加强板(123)的后端,所述后地板右边梁(126)纵向连接于所述右门槛加强板(127)的后端;
所述左门槛加强板(123)和后地板左边梁(124),以及所述右门槛加强板(127)和后地板右边梁(126)分别纵向连接于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121)和所述后地板下横梁(12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包括第一支撑梁(131)、第二支撑梁(132)、第三支撑梁(133)和第四支撑梁(134),所述第一支撑梁(131)横向连接于所述左前纵梁(112)前端与所述左门槛加强板(123)前端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梁(132)横向连接于所述右前纵梁(114)前端与所述右门槛加强板(127)前端之间,所述后座椅下横梁(113)与所述左前纵梁(112)连接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左门槛加强板(123)后端相连的所述第三支撑梁(133),所述后座椅下横梁(113)与所述右前纵梁(114)连接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右门槛加强板(127)后端相连的所述第四支撑梁(134)。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下部车身结构(100)上方的上部车身结构(200),所述上部车身结构(200)包括多个用于缓冲吸收碰撞能量的封闭环,每个所述封闭环由若干钢梁相互连接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车身结构(200)还包括左A柱内板(211)、前围板上横梁(212)、右A柱内板(213),所述左A柱内板(211)、前围板上横梁(212)、右A柱内板(213)以及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121)依次连接形成第一封闭环(2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7552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用收割机左右挡泥板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口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