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气歧管及碳罐控制阀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93818.6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5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凌青海;李金印;朱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25/08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庞启成 |
地址: | 4000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罐控制阀 进气歧管 支架本体 支架 夹槽 本实用新型 运行稳定性 进气歧管安装孔 发动机系统 缸体安装孔 插销结构 方向相对 运行过程 可插入 上开口 槽口 缸体 夹持 开口 发动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进气歧管及碳罐控制阀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缸体固定连接的缸体安装孔,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进气歧管固定连接的进气歧管安装孔,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碳罐控制阀固定连接的碳罐控制阀安装部;碳罐控制阀上设置有两个夹槽,两个夹槽的槽口方向相对,且两个夹槽之间具有间隔,形成夹持碳罐控制阀安装部的开口,碳罐控制阀安装部为可插入碳罐控制阀上开口的插销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发动机系统存在进气歧管及碳罐控制阀无固定安装点,进而导致运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进气歧管及碳罐控制阀支架。在发动机的运行过程中,该支架能够有效提高其运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系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发动机系统中的一种进气歧管及碳罐控制阀支架。
背景技术
进气歧管是指空气从进气管进入各个气缸,空气往各个气缸分配的这一段管子,每个气缸有一个进气歧管。进气歧管的设计保证了各个气缸进气分配合理均匀。进气歧管位于节气门与引擎进气门之间,之所以称为“歧管”,是因为空气进入节气门后,经过歧管缓冲统后,空气流道就在此“分歧”了,对应引擎汽缸的数量,如四缸引擎就有四道,五缸引擎则有五道,将空气分别导入各汽缸中。
碳罐全称车用活性碳罐,是一个安装在汽车或摩托车的油箱和发动机之间的装置,用来减少因燃油蒸发排放造成空气污染并同时提高燃油效率。碳罐控制阀是一个安装在汽车或摩托车上用来减少因燃油蒸发排放造成空气污染并同时增加燃油效率的装置。当引擎关闭时,车用活性碳罐开始吸收从油箱挥发出的油蒸汽,并牢牢锁定在碳罐内的活性炭微孔中,防止油蒸汽散发到大气中。引擎启动时又将吸附在碳罐内的油蒸汽作为燃料输送到发动机。
现有发动机系统中,进气歧管及碳罐控制阀无固定安装点。在发动机的运行过程中,长期的机械振动直接导致进气歧管发生松动漏气,碳罐控制阀发生机械损坏,进而导致进气歧管及碳罐控制阀的运行稳定性受到影响。因此,现有发动机系统中的进气歧管及碳罐控制阀的运行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发动机系统存在进气歧管及碳罐控制阀无固定安装点,进而导致进气歧管及碳罐控制阀的运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进气歧管及碳罐控制阀支架。在发动机的运行过程中,该支架能够有效提高进气歧管及碳罐控制阀的运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进气歧管及碳罐控制阀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缸体固定连接的缸体安装孔,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进气歧管固定连接的进气歧管安装孔,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碳罐控制阀固定连接的碳罐控制阀安装部;碳罐控制阀上设置有两个夹槽,两个夹槽的槽口方向相对,且两个夹槽之间具有间隔,形成夹持碳罐控制阀安装部的开口,碳罐控制阀安装部为可插入碳罐控制阀上开口的插销结构。采用支架将进气歧管及碳罐控制阀稳固地安装在缸体上,使进气歧管及碳罐控制阀得到固定,从而提高进气歧管及碳罐控制阀的运行稳定性。同时,采用插销结构,使碳罐控制阀的拆装更加方便,更便于设备维护。
作为优选方案,缸体上设置有螺孔,采用螺栓穿过缸体安装孔,使支架本体固定连接在缸体上。采用螺栓配合螺孔的安装方式,使支架本体能够更稳固地安装在缸体上。
作为优选方案,缸体安装孔为可调节支架本体与缸体之间位置的长圆孔,长圆孔长度方向与进气歧管本体方向相互平行。通过使支架本体与缸体之间的位置变为可调节,使进气歧管能够与支架本体相互吻合地安装在一起,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加工精度产生误差导致的安装误差问题。
作为优选方案,进气歧管上设置有螺孔,采用螺栓穿过进气歧管安装孔,使进气歧管固定连接在支架本体上。采用螺栓配合螺孔的安装方式,使进气歧管能够更稳固地安装在支架本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938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柴油发动机进气管软垫片
- 下一篇:进气降噪系统及其消声进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