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艏部的消浪耐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99481.X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31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蒋永旭;陈兵;胡可一;于晨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06 | 分类号: | B63B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韩双宏 |
地址: | 2019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凹部 船艏部 波结构 消浪 本实用新型 波浪 侧凹部 前部 向前延伸 表面压 吃水线 凹陷 减小 失速 有向 船体 船舶 水面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艏部的消浪耐波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艏部的消浪耐波结构中,由于在船体船艏部的正前部设置有向后凹陷的前凹部,前凹部从正前部向其两侧的侧部过渡延伸而形成侧凹部,前凹部及侧凹部的上沿位于设计吃水线以上位置,这样,当水面产生波浪时,波浪的浪头处于前凹部的位置,浪头向上涌起时,前凹部上部向前延伸的表面正好在浪头的正上方,所以,浪头涌起时就会被前凹部上部的表面压住而消除,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艏部的消浪耐波结构能够消除波浪,从而减小波浪对船舶产生的失速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艏部的消浪耐波结构。
背景技术
船舶航行在大海中,当浪涛涌起时,海浪会使船舶在水中动荡起伏,使得船舶在风浪中失速,波浪会对船舶产生冲击而形成阻力,现有技术中的船舶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波浪对船舶的影响,船舶在风浪中容易产生波浪失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船艏部的消浪耐波结构,能够减小波浪对船舶产生的失速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艏部的消浪耐波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艏部的消浪耐波结构,船艏部包括正前部和设于正前部两侧的侧部,正前部设有向后凹陷的前凹部,所述前凹部从正前部向其两侧的侧部过渡延伸而形成侧凹部;所述前凹部及侧凹部的上沿位于设计吃水线以上位置。
优选地,所述前凹部的中心位置与船体底面之间距离为1.4倍的设计吃水深度。
优选地,所述前凹部及侧凹部的上沿越过设计吃水线以上2米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前凹部的下沿位于设计吃水线以上位置。
优选地,所述前凹部的深度为船体长度的0.8%至1.2%。
更为优选地,所述前凹部的深度为船体长度的1%。
优选地,所述前凹部及侧凹部的表面顺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侧凹部自船体前端向后延伸的距离为船体长度的4%至6%。
更为优选地,所述侧凹部自船体前端向后延伸的距离为船体长度的5%。
优选地,所述前凹部和侧凹部的下沿与船体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60%的设计吃水深度。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船艏部的消浪耐波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艏部的消浪耐波结构中,由于在船体船艏部的正前部设置有向后凹陷的前凹部,前凹部从正前部向其两侧的侧部过渡延伸而形成侧凹部,前凹部及侧凹部的上沿位于设计吃水线以上位置,这样,当水面产生波浪时,波浪会的浪头处于前凹部的位置,浪头向上涌起时,前凹部上部向前延伸的表面正好在浪头的正上方,所以,浪头涌起时就会被前凹部上部的表面压住而破碎消除,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艏部的消浪耐波结构能够消除波浪,从而减小波浪对船舶产生的失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很多海洋大型鱼类的体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沿船体艏部前后方向中分面剖切的轮廓线示意图。
图3-1显示为从船体艏部的正前侧观察的距离船体艏部一定距离位置的剖切面轮廓线示意图。
图3-2显示为从船体艏部的正前侧观察的距离船体艏部不同距离位置的剖切面轮廓线示意图。
图4-1显示为从距离船体底面75%吃水深度位置剖切的轮廓线示意图。
图4-2显示为从距离船体底面吃水深度位置剖切的轮廓线示意图。
图4-3显示为从距离船体底面40%吃水深度位置剖切的轮廓线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994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