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扭转减振器及使用该扭转减振器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01401.X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4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34 | 分类号: | F16F15/13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贾东东 |
地址: | 45006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盘 扭转减振器 减振弹簧 从动盘 正向 弹性作用 顶压配合 触发 转动 本实用新型 预减振弹簧 扭转载荷 扭转 正反向 噪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转减振器及使用该扭转减振器的车辆,扭转减振器包括主动盘和从动盘,主动盘和从动盘之间顶装有预减振弹簧、正向减振弹簧和反向减振弹簧,主动盘或从动盘上设有用于在主动盘转动正向设定角度时与所述正向减振弹簧相应端顶压配合以使得正向减振弹簧弹性作用在主动盘和从动盘之间的正向触发部,且主动盘或从动盘上还设有用于在主动盘转动反向设定角度时与所述反向减振弹簧相应端顶压配合以使得反向减振弹簧弹性作用在主动盘和从动盘之间的反向触发部;其中,正向设定角度大于或小于反向设定角度。实现了主动盘正反向扭转时的扭转曲线不同,扩大了其有效的扭转载荷工作范围,降低了噪音,同时提高了扭转减振器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转减振器及使用该扭转减振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中,每个动力单元(如发动机、电机等) 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传动连接在变速机构上。由于动力系统中各个动力单元的运行原理和工作状态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发动机和电机的机械特性完全不同,在动力系统输出动力时,会在传动机构中产生振动和冲击,影响动力系统的正常工作。
授权公告号为CN20388000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扭转减振器,该扭转减振器包括两个同轴间隔设置的被动盘和同轴转动装配在两个被动盘之间的主动盘,被动盘即从动盘,主动盘和被动盘之间顶装有用于阻止主动盘和被动盘相对转动的一级减振弹簧,主动盘和被动盘之间还装配有与一级减振弹簧间隔的二级减振弹簧,并在主动盘和被动盘上设有用于在一级减振弹簧开始介入工作时使二级减振弹簧闲置而不被主动盘和被动盘相对转动压缩、在一级减振弹簧介入工作且主动盘和被动盘继续相对转动时使二级减振弹簧被主动盘和被动盘相对转动压缩的保持结构,二级减振弹簧装配在保持结构上。上述扭转减振器的正反向扭转曲线相同,只能在一种载荷工况(通常为发动机最大转矩)下有效的工作,容易使传动系统发生共振,造成车辆在起停机时的噪声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转减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扭转减振器正反向扭转曲线相同,容易使传动系统发生共振,造成车辆在起停机时的噪声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扭转减振器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扭转减振器正反向扭转曲线相同,容易使传动系统发生共振,造成车辆在起停机时的噪声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扭转减振器的技术方案是:
扭转减振器包括可相对转动的装配在一起的主动盘和从动盘,主动盘和从动盘之间设有沿主动盘的周向延伸的预减振弹簧,预减振弹簧的两端在扭转减振器处于初始状态时均与主动盘、从动盘顶压配合,所述扭转减振器还包括沿主动盘周向延伸的正向减振弹簧,主动盘和从动盘中的其中一个为用于在扭转减振器处于初始状态时预装所述正向减振弹簧的正向预装盘,另一个为正向触发盘,所述正向预装盘上设有用于在扭转减振器处于初始状态时预装所述正向减振弹簧的正向保持结构,正向触发盘上设有用于在主动盘转动正向设定角度时与所述正向减振弹簧相应端顶压配合以使得正向减振弹簧弹性作用在主动盘和从动盘之间的正向触发部;扭转减振器还包括沿主动盘周向延伸的反向减振弹簧,主动盘和从动盘中的其中一个为反向预装盘,另一个为反向触发盘,反向预装盘上设有用于在扭转减振器处于初始状态时预装所述反向减振弹簧的反向保持结构,所述反向触发盘上设有用于在主动盘转动反向设定角度时与所述反向减振弹簧相应端顶压配合以使得反向减振弹簧弹性作用在主动盘和从动盘之间的反向触发部;其中,正向设定角度大于或小于反向设定角度。
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将正向减振弹簧设置在正向保持结构内,反向减振弹簧设置在反向保持结构内,且使正向设定角度大于或小于反向减振弹簧,保证正向减振弹簧和反向减振弹簧开始介入工作的时间不同,实现主动盘正反向扭转时的扭转曲线不同,扩大了其有效的扭转载荷工作范围,降低了起停机时的噪音,同时提高了扭转减振器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14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震质量环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离合器飞轮盘